旅游指南
2014-05-19
临沂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1.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历史博物馆)
位于临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占地290亩,是全国革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为全国1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以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塔的东南方向有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以及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墓;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轴线,西墓区有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墓。塔后是宫殿式烈士纪念堂,堂内有表现烈士事迹的浮雕和镌刻着61,813位烈士英名的石碑。纪念堂前左右两侧分别是沂蒙精神展馆和解放战争陈列馆。陵园内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刘伯承、陈毅和罗荣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2.孟良崮战役纪念地
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因孟良崮战役而举世闻名。现为全国1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在山上修建的纪念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意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园内,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纪念馆前矗立着陈毅、粟裕的巨型雕塑。孟良崮战役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沂蒙精神展馆
2005年8月,作为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三大主题展览之一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沂蒙精神以其丰富深邃的内涵和博大崇高的情怀,轰动京城,感动中国。为了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2006年7月在纪念建党85周年之际,临沂市委、市政府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复展。展览以沂蒙精神为主线,以革命战争和沂蒙军民的牺牲奉献为重点,通过80多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200多幅历史图片,回忆革命战争岁月,再现昔日烽火硝烟,展示今日老区魅力,诠释沂蒙精神深刻内涵。沂蒙精神大型展览既是弘扬沂蒙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又是展现大临沂新临沂建设成就的窗口。
4.新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前河湾村,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2005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修复建设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恢复了陈毅办公室、军部办公室等场景,开设了新四军历史沿革、五大战役、整编合编、军民鱼水四个专题展室。展览运用声、光、电、工艺油画、循环灯箱、浮雕等现代手段,再现了沂蒙军民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展现了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前河湾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和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5.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在艰苦的抗战时期,王换于是著名的山东抗日堡垒户。她曾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四十余名革命后代,舍生忘死地保存了《联合大会会刊》,掩护了许多抗日干部和战士。王换于家曾是八路军第一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山东纵队所在地之一,罗荣桓、徐向前两位元帅和近百位将军在王换于家生活工作过。1947年,其事迹曾在世界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作过宣传,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2003年修建的王换于纪念馆,修复老房5间和展室7间,并塑王换于铜像一尊。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馆题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撰写了百年老屋赋。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与沂蒙红嫂明德英、祖秀莲纪念地、沂蒙六姐妹村等众多红色胜地一起,成为养育沂蒙精神的摇篮。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
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一度成为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有山东“小延安”之称。刘少奇、罗荣桓、谷牧、朱瑞、肖华、黎玉等都在这里长期工作、战斗、生活过。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在大店镇成立。为纪念山东省政府诞生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投资2000余万元对旧址进行了修复。恢复后的旧址总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大小房屋480间。现有两个展览馆、九座旧址院落和庄陔兰故居。
7.“银厂惨案”纪念地
位于苍山县尚岩镇文峰山麓。1944年5月,为纪念原鲁南区委书记赵鎛烈士和“银厂惨案”中牺牲的烈士,原临沂行政公署在此建立鲁南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分山上、山下两个部分,山上修有77盘、397级台阶。建有赵鎛烈士墓、赵鎛烈士纪念碑、“苍山暴动”烈士纪念碑、“银厂惨案”纪念碑、苍山暴动司令郭云舫烈士墓、山东军区八师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墓、北海舰队政委丁秋生骨灰安放处等。山下陵园占地59亩,陵园内安葬着苏北、鲁南、淮海等历次战役中牺牲的1282名外籍有名、无名烈士及苍山1264名烈士的遗骨,并存有300多件烈士事迹资料和薄一波、王任重等国家领导及近百位著名人士的题词。
8.大青山战斗遗址
位于费县与沂南县交界处,大青山系蒙山支脉,因松林茂密、四季长青而得名。主峰海拔686.2米,面积约一平方公里。1941年11月,日军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机关由滨海区挺进沂蒙山区,展开强大的反扫荡斗争。11月30日拂晓,八路军在大青山与敌遭遇,敌我力量悬殊,为掩护机关转移,部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3000余人突围成功,走向抗战前线,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和山东省战工会秘书长陈明等七名师级以上领导干部英勇捐躯,近千名烈士长眠大青山,成为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1977年12月,大青山战斗遗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沂蒙山小调”纪念地
位于费县马头崖乡白石屋村一带。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至今遗址犹存。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时流行的民间曲调编曲、填词形成的《反对黄沙会》从此唱出,迅速流传,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得到修改、充实、完善,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建国以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形成了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白石屋村一带环境优美,与沂蒙石林、指动石、塔山森林公园、望海楼等连成了一条融奇特景观、生态旅游、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旅游线。
10.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
位于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到这里,12月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山东分局,当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在八路军主力115师来到山东前独立担当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重任。1939年1月,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当时的印刷所、办公室、装订发行室尚存,目前已修建了《大众日报》创刊地纪念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是一幢两层的红色楼房,楼房后面是一个天主教堂,为1893年德国传教士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