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欣欣首页 全部分类 搜索 我的欣欣
欣欣旅游旅游新闻国内资讯 > 正文

大理双廊:3年多的整体提升改造后 迎来首个暑期旅游热潮

2019-08-05   云南网-春城晚报

  一夜骤雨,双廊古镇从晨光中醒来。大街小巷的青石板路透着水气,洱海上空浮起一层淡淡的云雾。远眺苍山,近观洱海,双廊的早晨犹如一幅天然澄澈的水墨画卷,在游人眼中徐徐展开。

  今年暑假,是双廊镇整体提升改造后的第一个暑假黄金期。经过长达3年多的地下地上整体提升改造,双廊古镇迎来“涅槃”后的首个暑期旅游热潮。

  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等待了太久。他们期盼着双廊发生变化。

  双廊变了,游客们都说它变得干净又整洁,宽敞又漂亮;双廊没变,居住在双廊的本地人和“新双廊人”都觉得,双廊回归了当初,还是那个洱海边古朴宁静的渔村。

  体验之变

  清清爽爽的双廊让人感觉舒服

  坐在湖山云隐·阅海客栈大堂的落地玻璃窗前,西安游客多多和她的闺蜜背靠着洱海的一湖烟雨,一边打闹一边吃着果盘里的水果。

  “我们昨天刚到的双廊,来了就不想走。”多多在学校里当老师,专门利用暑假的时间出来走走,这不是多多第一次来双廊。2014年时,多多曾来过一次双廊。“街上乱糟糟的,到处都在搞建设。”相比第一次来双廊的“失望”,多多这次过来,看到了古镇惊人的变化:步行街上铺了石板路面,宽敞又漂亮;两边的建筑干净整洁,处处透着绿意;街面上的不少“网红店”都关门了,街道又回归了古朴宁静。

  “我更喜欢现在的双廊,清清爽爽的,透着纯朴,让人感觉很舒服。以后我还会再来,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是放松一下,让自己慢一点、舒服一点,回去工作会换一种心态。”多多说。

  路修好了配套好了游客也多了

  湖山云隐·阅海客栈的老板是毕业于四川美院建筑系的年轻美女Chiao,在她的客栈里,不管是庭院中的小湖,室外的滑草坡,还是原木、藤条的家具,从设计到摆设都充满着创意和生活的美感。

  客栈今年7月13日刚刚开业,已吸引了很多年轻的住客。“客栈有14间客房,昨晚入住5间,今晚入住9间。开业以来,天天都有客源。”

  蓝影客栈的两位主人老聂和银翘2011年把客栈从西藏开到了双廊。老聂告诉记者,2014、2015这两年,是客栈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暑期入住率100%,提前两个月才能订到房间,全年平均入住率也在80%以上,每年的营业额可达200多万元。

  “我们家客栈主要靠网上订房,今年2月恢复营业以来,日平均入住率45%,暑期入住率也达到了60%,当天订房就能入住。”老聂说,双廊古镇改造提升后,路修好了,周边的配套也增加了,游客来了之后体验感好了很多,双廊的旅游前景不可估量。

  改造后双廊留下了质朴的传统

  “海之书馆”的老板安南早年在昆明创办了“人在旅途”户外商店、户外旅游俱乐部,开启了云南户外旅游的先河。

  2009年,他在双廊创办了人在旅途书馆,两三年后改名“海之书馆”。2015年,书馆又增加了民宿的功能,共有5个房间。“一半是生活,一半是生意。”安南告诉记者,双廊改造工程启动后,书店和客栈停业两年多,好多人不知道双廊客栈已重新开业。眼看游客来来往往,但住下来的人并不多。2018年10月,“海之书馆”恢复营业以来,平时的入住率仅10~20%。改造后的第一个暑假黄金期开始以后,入住率提升到了20~30%。

  让安南感到欣慰的不是5间客房已经订满,而是双廊古镇提升改造以后,这个小镇发生的变化。“街面上脏乱差没有了,海边洗菜洗衣服的没有了,留下来的是质朴的传统,是火把节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是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每一滴干净的洱海水。”安南认为,双廊的民宿要发展,首先要规范,政府要不断地细化民宿管理条例,让客栈有序发展。同时,政府、客栈、体验者都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而这样的形式,客栈协会和政府已经在尝试。

  “全镇有营业执照的经营户共有1600余家,2017年4月10日关停后,环海公路30米以下核心区已备案固化的客栈餐饮共有628家,其中客栈427家,餐饮201家。风貌提升改造后,截至2019年7月29日,已恢复营业481家,其中325家客栈,156家餐饮 。”双廊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国东说,今年暑假,是双廊镇整体提升改造后的第一个暑假黄金期。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全镇已修建了41个停车场,可停车3000多辆。7月20日以后,每天过境游客达10000多人,入住客栈人数5000-7000人,8月中旬入住率将达到最高峰。

  治理之变

  污水阻断 不让一滴尾水进洱海

  双廊到底改变了些什么?施国东介绍,双廊镇2016年开始全镇提升改造,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整治,后规范;先基础,后提升”的指导方针,最先实施的是截污治污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工程和路面、路灯改造工程。2018年3月15日,又启动了“铺天盖地”的交通节点、屋顶、地面景观式绿化,街巷、墙面文化提升改造。“截至目前,政府投资累计已达7个亿,民间资本投入也在3个亿以上。双廊古镇风貌提升改造已初见成效,管理步入正轨,服务也在提升。”

  双廊地处洱海的最上游,污水阻断,是古镇整体提升改造的第一步。当记者走进中国水环境集团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时发现,绿树荫荫、空气清新,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完全看不出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模样。“再生水厂2018年1月投产,整个古镇的环湖截污也同步完成。”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厂区负责人李亚萍介绍说,再生水厂设计日处理污水5000立方,平时日处理污水量为2000-3000立方,今年暑假期间的日处理污水量为4000多立方。

  “污水处理辐射了双廊镇从青山至红山庙所有环湖村落,沿途有4个大的污水提升泵站,19.8公里海岸线污水全收。再生水厂的生产设备全部都在地下,噪声有隔音阻断,臭气有生物除臭塔处理后达标排放,厂区无噪音、无臭气,无300米内不建民居限制。每天排放的尾水直接输送到7.5公里外的双廊镇伙山村委会梨花潭村三级生物净化库塘,用于双廊镇五星、石块几个山区村委会的农业灌溉、面山绿化,既解决了山区缺水,又实现了不让一滴尾水进入洱海。”李亚萍说。

  “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是洱海环湖最早投产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厂建成,整个镇的污水处理得到了全面解决。”据双廊镇环保中心主任阮建军介绍,以前,双廊镇只有一个日处理1000立方污水的老厂,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常住人口的需求。近几年,双廊陆陆续续建起了11个日处理污水200立方至500立方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累计增加了3000立方的污水处理能力,经过处理后排放的尾水通过库塘生态净化后排放入洱海。

  “当时,既有污水处理厂,又有污水处理器,零零星星的不好管理。下沉式污水厂建成后,取缔了处理器罐体,老污水厂也停产了,污水统一集中处理,尾水不再进入洱海,景观也得到了恢复。”阮建军说。

  风貌之变

  用历史文化给双廊注入生命力

  “截污治理之后,双廊古镇开始进行风貌提升改造。目的就是要让游客来到双廊,静下来、慢下来、闲下来、玩起来,然后坐下来,吃起来。”施国东表示,双廊镇空间和格局的提升改造,主要体现在地面硬化+绿化、墙面美化+文化、屋顶景观+绿化3个方面。

  “经过风貌提升改造后的双廊古镇,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新拓宽改建的环海路复线景观平台往下看,除了瓦屋面就是绿化景观,从前杂乱无章的水桶、太阳能采光板都被藏起来了,整个古镇的建筑群落又恢复了宁静古朴的模样。”双廊镇党委副书记李磊说,风貌提升改造后,玉面岛改观最大,640多家农户由政府出钱改造,500多家经营户自己出钱改造。

  除了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双廊也在从细节入手,挖掘古镇的历史底蕴。“整个双廊古镇共有52条巷道,其中39条已命名,正在进行精雕细刻的提升改造,这些巷道通畅性、干净整洁性已大为改观。”施国东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结合地理位置、历史典故,双廊将打造5条特色文化巷道:玉矶岛玉波阁外“渔文化巷道”,外观设计成一条大船,船体里又装饰了小木船、螺蛳壳、鱼篓灯罩,体现渔文化景观;玉矶岛太阳宫外“旧日时光巷道”,以墙体文化的形式,布置了28张大理著名摄影家施作模四五十年前拍摄的双廊老照片,重现双廊人的生活场景;玉矶岛码头背后“时光穿越巷道”,以伞灯的形式打造出时光穿越的体验感;民族文化街“白居巷道”,打造出最炫的灯光秀场;魁星阁“守护乡愁巷道”,以洱海保护为主题,让洱海保护深入人心。

  杨丽萍太阳宫将转型艺术空间

  巷道有了特色文化与定位,主步行街也不例外。

  双廊全长2400米的主步行街定为民族文化街,规划了居民区和闹市区,街面用五花石铺筑。沿街的门头店面、路牌均按古镇特色进行规范,木质匾牌上加注英文标识,不能占道经营、不准贴纸质广告,招工、租赁小广告只能用小木牌悬挂。洒吧必须使用双层玻璃门窗,室外保持整体宁静。客栈服务员要穿着白族服装,体现当地民族文化气息。餐饮店门口用小木船养鱼和展示菜品,体现千年古渔村文化底蕴……在施国东看来,提升改造的同时,双廊更应该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保护、相融和并续。32个老宅院挂牌保护,古戏台、魁星阁、正觉寺等传统建筑修旧如旧,高速公路出口处放了一艘象征着双廊的大船,恢复了千年古渔村本来的面目。

  虽然玉矶岛上最著名的杨丽萍太阳宫并没有在此次恢复营业的客栈之列。但太阳宫也将通过改造,成为双廊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太阳宫将由民宿客栈转型升级为艺术空间,杨丽萍主持改造。改造完成后,杨丽萍个人的成长历史、收藏品、服装、舞蹈创意、演出图片等,都将以艺术品的形式在这里展现,游客可以通过预约免费参观。”施国东说,20多年前,杨丽萍已被洱源县授予荣誉市民和双廊村荣誉村民称号,月亮宫仍然是她的私人住宅。转型发展提出后,不仅仅是太阳宫,整个玉矶岛都要向文化产业转型,开发艺术工作室、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舞蹈文化、说唱文化等等,让文化为双廊发展注入生命力,让双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推荐阅读 更多>
回顶部

欣欣旅游网手机版-m.cn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