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时代智慧 国家力量与玉树抗震救灾理论研讨会
2011-04-19
回首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我经常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泰山压顶而屹立不倒?为什么我们能够对灾害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为什么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动员如此强大的救援力量?为什么我们的灾后重建能够做到依法、科学、统一和有力、有序、有效?我理解,这一切靠的就是伟大的国家力量。
——摘自省委书记强卫在“国家力量与玉树抗震救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四月的青海,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时值“4·14”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4月18日,省委、省政府邀请部分国家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高原古城,隆重举办以“国家力量与玉树抗震救灾”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先后从各自所研究的领域出发,或用鲜活的实例证实灾难面前的国家力量,或为玉树灾后重建提出真知灼见……
这是一场汇聚时代智慧和大爱的研讨会。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在致辞时说,如果说突如其来的灾难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的意志,那么漫长艰辛的重建则最能测试一个民族的坚韧。那些废墟上升腾的希望,灾难中萌生的力量,让人在毁灭中见证复生,在痛苦中感受坚强。物质重建,文化重兴,社会重构,短短的一年,玉树灾区沿着这三个维度,一砖一瓦重绘破碎的山川、倾覆的家园。“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灾后重建,经年不懈。是亿万中国人的执著与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日益凸显,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不断充实着中国社会进步的底气,不断铸就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软实力。
研讨会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这三个维度,延伸开来。“灾后重建的文化要素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灾害心理行为研究与心理援助”“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会场上,从研讨会最开始时台下听众的聚精会神,到会中随着专家的讲解和建议,大家时而相互探讨,时而顺题思考、提笔速记,思想的火花四溢席间。极具代表的研讨发言,让台下的听众获益匪浅。
研讨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却深刻地分析并研究了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把国家支持、社会帮扶同生产自救结合起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何把推进物质重建同构建精神家园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如何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建设生态文明;如何把加强抗震救灾与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长效机制等等。通过研讨会,大家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力量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会上,国家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卫生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论文作者代表,围绕主题,学习交流,探索规律,研讨国家力量与玉树抗震救灾、加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建设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政治理论室主任周少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正奎研究员等13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的交流发言更是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认识。
灾难,见证了国家力量。
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在致辞时说,玉树大地震以一种猝不及防的特殊方式,再次验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验证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也验证了我们党的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正是这种国家力量,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抢救生命、救治伤员,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抢修恢复基础设施,才能以最大的运力调集大批的救灾物资,才能以最优的服务妥善安顿群众生活,才能以最强的措施恢复正常秩序,才能以最早的时间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难磨砺精神,痛苦铸就坚韧。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青海人民,以这一年的特殊精神积淀和顽强奋斗,在艰苦考验中慨然前行。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