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概览
门票信息 欣欣淡季成人门票价:80元起(省10元);
欣欣旺季成人门票价:100元起(省20元)。
特殊人群:A.免费政策:身高1.3米以下免票(1.3米以上全票);70岁以上老人、持有国家认可的记者证、导游证、现役军官证、离休证免门票(不含观光车费)。
B.优惠政策:60-70岁老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购老年票,1.3-1.5米儿童半价 。
开放时间 春夏秋 7:00—17:30 冬 8:00—17:00
交通指南 一、自驾车路线
1、沪、苏、锡、常到镇江茅山的自驾车路线:
(1)可直接延沪宁高速至句容道口下。到达句容市区,沿句茅旅游专线至茅山镇。到达茅山第一个路口是金坛茅山,还要继续往前行驶3公里左右到达句容茅山。
2、南京到苏州镇江茅山的自驾车路线:
(2)沿沪宁高速到汤山道口下或到句容市道口下,到达句容市区。沿句茅旅游专线至茅山镇。到达茅山第一个路口是金坛茅山,还要继续往前行驶3公里左右到达句容茅山。
二、动车
1、上海-镇江:车次较多,动车约1.5小时可到,其他快车、慢车行程2-5小时不等。
2、扬州-镇江:一般上午发车,2小时左右(建议乘坐汽车约40分钟)可到。
3、苏州-镇江:动车1小时05分(只停常州)钟或1小时10分钟(停无锡、常州);特快约1.5小时-2.5小时,其他车更慢,均经过无锡、常州。
4、南京-镇江:动车半小时,其他列车1小时左右。
三、市内公交
1、113茅山景区专线
四、镇江市内其他公交
1、2路:(运营时间 5:40-22:00 间隔4-6分钟)途经火车站、大市口、伯先公园、西站、金山
2、3路:(运营时间 5:40--22:00)途经火车站、大市口、宝塔山公园、江苏大学
3、4路:(运营时间 5:50-22:00)途经火车站、大市口、焦山
4、104路:(运营时间 6:00-18:40,间隔7-9分钟)途经焦山、大市口、伯先公园-西站、金山
5、123路:(运营时间7:00-17:45)途经金山、西站、火车站、恒顺酱醋厂、大市口、甘露寺、焦山
简介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南北走向,面积50多平方公里,1985年被列为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跻身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之列。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茅山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茅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汉元帝初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
景点介绍
茅山道院
茅山的宫观道院最盛时多达257处,有房屋5000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三宫为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1938年9月,日寇扫荡茅山,焚毁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损毁,只剩一些断垣残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政府拨款修复了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合称茅山道院。
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因其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顶,故简称顶宫。该宫创建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初为石坛、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赐额圣佑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宫内原有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殿堂;藏经、圣师两楼阁;毓祥、绕秀、怡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侧道舍、客堂等建筑近百余间。后经战火及人祸日渐被毁。现有建筑多为近年重新修建。该宫依山而建,现有殿宇四进。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藏经楼,东有宝藏库,西有坎离宫。第三进为该宫的主体建筑太元宝殿。该殿前东侧为迎旭道院,前西侧是仪鹄道院。第四进的主要建筑为升表台和二圣殿。升表台又名飞升台,相传茅盈当年就是在这里驾鹤飞升的。后为茅山道士拜符升表之所。二圣殿供奉着三茅真君的父母。二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新建仿古楼阁,东为道舍和客厅,西名怡云楼,楼上陈列室里陈列有珍贵的茅山"镇山四宝"。这四宝分别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均为宋代珍品。
自北宋年间,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治好宋哲宗母亲喉疾后,茅山道教名扬四海,发展到道士给皇帝炼丹授箓、直接书信往来;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题词赠宝,敕建宫观。由茅山道教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思想衍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礼仪,多年来,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内外;同时,这些理论对老百姓日常生活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指引他们“以孝为先,以善为本”。多年来,在茅山当地一直流传着“顶上一柱香,印宫一颗印”之说。顶宫即指九霄宫,它是人们朝拜三茅祖师、许愿进香的第一场所,据说,以这种方式许愿进香连续三年,神奇灵验,消灾祛邪。
印宫--元符万宁宫
“印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麓,初名“潜神庵”,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元祐年(公元1086年),哲宗皇帝母后误吞尖针于喉中,御医束手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的符录和丹药治好了母后,哲宗大悦,赐茅山八件珍宝,赐名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绍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观”,九年后建成,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并令江宁府发兵200人,供元符宫及崇禧观巡逻洒扫。八件珍宝中有一枚刻有篆体阳文“九老仙都君印”字样的玉印,据传为“和氏壁”一部分刻制,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君印”之说。传说,明洪武年间,玉印被收至皇宫,欲改制成“奉天承运文宝”的皇帝玉玺,但三刻三试,印迹仍是“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无奈,只得于洪武十三年送还茅山。后来,每逢茅山香期庙会,前来朝圣进香的善男信女们,都要到元符宫请道士在其香袋或腰带上盖一颗“九老仙都君印”,意即能消灾进寿,遇难呈祥。久而久之,元符宫又称为“印宫”。印宫现有房屋107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目前,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
红庙--崇禧万寿宫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原为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627—649年)时,唐太宗为王法立(王远知)建“太平观”。宁敕改“崇禧祠”,元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宫前原有照壁,壁上镶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8个石刻大字,旁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宫内原有灵官殿、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祀奉三茅真君。宫内道院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崇禧万寿宫先后于1957年和1964年两次被拆,宫迹全无。1966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2009年3月,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开工。目前,工程主体已建设完成,正进行配套设施建设。
镇山四宝
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用道教秘传符箓和丹药,医好宋哲赵煦太后孟氏的喉疾后,哲宗龙颜大悦,赐刘混康号“洞天通妙法师”,刘奉旨主持上清储祥宫。但由于他内心眷恋茅山洞穴林泉,不久便辞请归山。宋徽宗继位后,更对道教崇尚的如痴如狂,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特请刘混康赴京共叙。由于刘向往山中生活,徽宗挽留不住,只得同意其隐居性情,并先后赐送茅山道教九老仙都君玉印一颗、合明天帝敕玉符一道、御赐宗坛玉圭一笏、哈砚一座、宣和御赐玉靶宝剑一口、《上清大洞秘箓》十二卷轴、《上清大洞卷策简词》十二卷轴、《辽王诗简》一卷,共计八件,以作镇山之用。历经沧桑,屡遭兵火,后四宝失传,只剩下玉印、玉圭、哈砚、玉符,茅山道院将其称之为“镇山四宝”。据说这四件宝物均有神奇功效:玉印沾一次朱砂,便可日盖千张黄表;玉圭是宫内大臣们上朝觐见皇帝的通行证,并可把呈报之事写在上面,且它会随着四季变换颜色,春秋两季还会“出汗”;哈砚只需用嘴对其哈气,即可用笔书法;玉符为护身镇心之用,无论大小官兵见此都不得伤其身;系于腰间谨见皇帝时也不会心慌。文革其间,四宝被抄,后收藏于南京博物馆。1985年3月,复回茅山道院,现存九霄万福宫道教博物馆内。
世界之最--老子神像
老子,是道教学派的鼻祖。为纪念老子功德,1996年,茅山道院广泛聚集各方力量,在元符万宁宫内建造了一座高99尺、重106吨、用226块青铜拼接而成的露天老子铜像。这尊铜像为中国道教史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一座露天老子神像,现已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建造过程中,为抢时间、争速度,工人在现场挂了6条白布制成的标语以营造紧张的劳动气氛,鼓舞干劲。哪知条幅刚挂好,现场就狂风四起,大雨如注,所有条幅均被撕裂,周围银杏树上、地上到处都是七零八落的布条。后经一位老道长点化,才豁然开朗。原来,道教以“黄”为尊,以“九”为最大、最吉祥数子。于是,工人们把原先6条白色横幅换成9条黄色的,后到工程结束,连续22天没下过一场大雨,横幅安然无恙地高悬直至施工结束。施工中,还曾出现两侧山体因雨水造成较大面积滑坡,但唯有神像坐落之处丝毫未动,偶然巧合?众说纷纭。
第八洞天--华阳洞
茅山以道家“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享誉至今,引无数名人雅士慕名流连忘返,其中“第八洞天”源于华阳洞。传说洞中有天市坛,且有天窗在洞天中央,洞内阡陌纵横,鸟语花香,一幅世外桃园景象。此洞现位于茅山风景区老虎岗西侧,为茅山道教源头。清《茅山志》记载,洞内有东西南北五个洞口,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35公里,空虚170丈。自西汉至齐梁,先后有三茅真君、许谧、陶弘景等高道大德在洞内隐居修炼;韩愈、苏东坡、李商隐、顾况、刘长卿、范仲淹、王安石、康有为等文人墨客都慕名游览,并留下赞誉此洞的诗文墨宝,洞壁“华阳洞”三个大字传为苏东坡手迹,另有石刻50余通;茅山道教甚得皇族崇信,多次奉旨启建道教最高科仪“金箓道场”,向洞内投放金龙玉简,充当祈福信物。现有建筑匾额、楹联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手书。2004年,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总投入800万元,聘请南京林业大学专家规划设计,使景点不仅要作为茅山风景区的文化生态休闲区,更要重视生态维护和文化底蕴挖掘,突出可参与性和文化体验,努力营造天人合一的氛围。峰、嶂、洞、奇石、瀑、漂、泉配置得体,古洞、古树、古桥辉映成趣,经过恢复建设,建成华阳古洞、神奇响石、素斋馆、华阳飞瀑、华阳上院、华阳阁、上清泉、听雨轩、会仙树,树抱石等景点,洞内仙气飘渺,泉水叮咚,仙音萦绕,洞外林木葱茏,奇石四立,古桥流水……!华阳洞开发过程中出土的大量巨大的牙齿和胫骨的化石、流金龙、铜钱等等文物,引领着我们对这 “洞天世界”精彩绝伦前世今生充满了无限想像!
"灵、秀、仙"--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华阳洞北约80米处,原名“莲壶洞”,后称“仙人洞”。传说民国年间,镇江原新河街有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黄礼宝之妻,一天来茅山进香,到元符宫请道士为她做祈福延寿道场。两位候在宫外的轿夫趁这个空隙,买了两支蜡烛,想到莲壶洞就返回。谁知边走边看,竟忘了归途。那位黄夫人做完道场后,四处找不到轿夫,天色已晚,只得在道院留宿一夜,次日另雇轿夫回镇江了。而两位轿夫在洞中因找不到回路,心急如焚,忽见一位老人,连忙恳请老人指点归路。两人出洞后,慌忙来到元符宫内,却不见黄夫人影踪。老道长告诉他俩黄夫人已回去两天了。轿夫迷惑不解说:“洞内只呆了燃一支小蜡烛时辰,怎会已三天?”老道长指点说:“洞中方几日,世上几千年!”从此,“蓬壶洞”改名为“仙人洞”。
1997年2月,句容市财政局、宗教局投资400万元开发此洞,同年10月对外开放。洞长900米,分上、中、下三层,现已开发中、下两层。洞总长208米,其中上洞长25米。“九曲银河、上界仙书”等钟乳石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神奇莫测;而“善心池、月牙湖”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清代诗人孙星衍诗赞仙从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心疑转仙境,旷荡见平陆。”此洞的秀气、仙灵和灵气,方圆百里,无以伦比。
茅山神泉--喜客泉
位于景区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著名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遇旱不涸。明代诗人陈沂曾诗赞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问喧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亥。”两千多年前,此处就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1986年,电视剧《中国泉》中的迎客泉即指此泉。2002年6月,景区对神泉进行了恢复性开发。景点以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古树名木、神泉、古迹、亭台轩榭于一体,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喜客泉因蕴含了天地灵气、道家仙气,有着令人称奇道绝的“三怪”:第一怪:客来泉喜冒得怪。游客只要站在泉边,双击手掌,泉底便会冒出串串水泡,似玉珠翻涌,又似在欢迎客人到来,喜客泉因此而得名。第二怪:泉水油面盖得怪。喜客泉平静时,水面会有一层似薄膜样东西履盖,水泡冒出,水波四散,薄膜似的水面又分裂开来,忽尔又聚拢,然后慢慢恢复平静,其形其景状如油水,故称“油面盖”。第三怪:水往高处流得怪。喜客泉水位与其东侧水沟水位相比,要高出约8米。根据地球引力,山上流下的水应顺东侧水沟流向山下,结果却出人意料的流进喜客泉。
茅山仙石
2002年6月,茅山管委会通过自筹资金,对景区华阳洞着手进行开发。华阳洞,因洞内支洞繁多,故又名地肺山,是茅山千百年来得以“第八洞天”美誉扬名天下的本源。因而管委会聘请有关专家对洞内进行精密探测,并做了详细的溶洞内外规划。鉴于种种原因,一期工程先对华阳洞的一条支洞进行开发。就在工人像平常一样在洞口处支洞垂直向下十几米的地方清除沙石时,有个工人不小心碰到头顶上方一块石头,突然发出了类似寺庙里所敲击的钟声,余音缭绕,经久不息。这让在场的人惊呆了,大家赶紧洗去淤泥,才看清了这块石头原貌。只见悬在头顶上方的这块石头长约1.5米,宽约1米,厚约0.1米。这样奇特的声音仿佛给了工人们灵感,通过一处处小心谨慎的敲击,继而又发现了两块仙石。距离头顶上方这块石头前不远处,又发现一块嵌在洞壁上的石头,形似木鱼,敲击它便会发出清脆的木鱼声;紧接着还有一块脸盆大的悬石,敲击它则会发出类似编磬的声响,洞中那么多石头中唯独这几块有奇音,真得是叫人不得不感叹这福地洞天的神秘莫测。想象着这些响石一定是当年三茅祖师修炼时用的器具,在他们得道升仙后,在几千年的风雨中渐渐石化且都占上了仙灵之气吧!带着一份神秘,怀着一份敬仰,便称它们为茅山仙石。我们祈盼着,华阳洞后期开发中会出现更令人惊叹的奇观,以不妄这“第八洞天”的胜名。
茅山砂岩
在元古界,地球上现有的大小山脉区域原先大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古生界加里东运动,地壳缓缓上升,海水时进时出,地面或海或陆,这期间沉积了古生界和中生界以海相为主的海陆混合夹有陆相碎屑的沉积地层,如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及煤岩等。这其中以砂岩最为著名。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料经过水冲蚀及沉淀于石床上,经过百年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它是一种固结的砂质岩石,大体由石英粒组成,为碳酸钙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砂岩的色彩分明,有黄若细沙、红如砖色等。砂岩的表面和纹理有一种原始的庄重气息,似大漠起伏的沙丘,似大海不定期平缓的沙滩,它是整体和谐与细部变化的完美结合。砂岩磨砺亿年的沉稳性格,庄重、典雅,随着地球历经无数次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变化,每每就有了今日的名山大川。茅山砂岩,为地质学家李毓等于1935年定名。茅山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古陆下扬子台褶带的偏东一部分。茅山曾因其褶皱构造复杂、断裂变动强烈等条件,为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研究的地区之一。茅山砂岩的成分中主要为单晶石英,因而它是建筑、装饰、雕刻等方面难得的原材料。
玉蝶泉
茅山飙轮峰西坡,有两个泉眼,一冷一温,故名阴阳井,又名玉蝶泉。元代雅士张圭、王祚远曾以《玉蝶泉》为名留下诗篇。张圭写道:“仙人修炼地,玉井著神功,日月双轮见,阴阳两窍通。可堪清彻底,那更施无穷,尚冀丹砂力,当浇尘念空。”元王祚远赞叹说:“飙轮蜂上阴阳井,冬夏涓涓不改清,冷暖俱非尘世味,几人饮此悟长生。”
新四军纪念馆
位于茅山西麓的新四军纪念馆,1985年9月2日落成开馆。原名“新四军抗日斗争历史纪念馆”,1992年4月12日改现名。1998年10月,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展馆造型别致,雄伟壮观,既表现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现了革命前辈业绩光照千秋的气势,馆名由江泽民题写。新馆分为六厅三室,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展出革命文物和珍贵资料2000多件,新增部分中央领导及新四军老同志题词300余件和腊像、声光电展品等。主要展出内容包括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苏南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坚持以及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最终胜利等五个部分。新馆不仅馆藏内容丰富,且建筑造形新颖,已成为茅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优秀博物馆,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馆后有吴仲超、王必成、和段焕竟夫妇、江渭清的墓地。
世界一绝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特别党费,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114字纪念碑文。纪念碑须弥座高3.13米,寓指镇江市全体党员31.3万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军一、二支队来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级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指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台阶寓指6月,最后17级寓指17日,即指韦岗战斗胜利纪念日(1938年6月17日)。
纪念碑目前不仅是茅山红色革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茅山人文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游览内容。1997年春,附近居民偶然发现每当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时,碑前上空就会传出“嘀嘀达”的军号声这一奇特现象后,来这里的游人就更多了。此景点现被誉为"世界一绝"。对于这种奇特现象,风景区有关领导请了很多专家来研究此种现象,一种解释是说与纪念碑前317级台阶有关;另一种解释说是与纪念碑所在望母山结构有关;还有一种解释说是因地磁场作用,枪炮一响,就会再现当年的军号声,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如今,此景点已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旅游景点。游客除瞻仰纪念碑雄姿、缅怀先烈以外,“放鞭炮,听军号”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参与内容。
占地百亩的“东进林”
茅山是革命根据地,1938年6月,陈毅、栗裕、张鼎丞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尖刀,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1958年春天,中共江苏省委、省军区为了纪念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东进抗日,决定在茅山植树造林。在大茅峰西坡开垦100亩的山地,造出陈毅元帅题写的“东进林”三个大字,用马尾松栽植3字,以麻栎镶嵌四周,一个字占地30多亩。秋红冬黄,象征革命常青。参与植树活动的有江苏省军区警备营一个连的战士、茅山林场(今东进林场)职工、农民与南京林学院实习生共100余人,每天白天挖土、排列、种树,工作量非常大,晚上就睡在山下老百姓家里,前后用了20多天的时间。“东进林”三字在很远的地方就能见到,是当时山上唯一的革命纪念物。由西向东望去,在广阔翠绿的绿色植被衬映下,秋红冬黄,象征着革命事业常青! 著名画家傅抱石的《茅山雄姿》中“东进林”三字毅然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