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
2019-12-13
广东佛山,崇文尚武的推崇者。想要领教夫教文化,就去山奇水清的西樵山。岩泉飞瀑瑰丽,似皮实打闹的孩童;洞山腰的玉楼书院,书画着孜孜不倦的育人背景;还有72瀑布,232口泉眼,每一个都独具生命力。吃货的本性,就是所有美食都宠幸。顺德长鹿农庄,保持着千百年来的原汁原味,当然品一口农家菜,别具风格的味道。这样原生态的农家,保持着岭南文化、顺德山水的灵气。要说当地的建筑风情,去南海博物馆就能领略一二。民国风范儿的龙母庙,将自然美的典雅与建筑美的深沉融合在一起,既有文化底蕴,又有观赏价值。还有古色古香的南风造窑址,恍如隔世风情。
佛山最具代表性的就属祖庙了,它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体,正如庙门一双联云:“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要一时的重大位子。其庙貌气势伟大,殿阁雄伟,雄壮壮美,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造的神韵。建造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造沿南北纵轴线陈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造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目前该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年观众量最高时达二百万人次,是外洋外著名远近的游玩圣地。
鱿鱼岗遗迹也是不错的地方,它在西樵镇百西西岸村东南处鱿鱼岗上,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80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明,198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与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南海县博物馆联合在该遗迹举行考古挖掘,面积130平方米,文明层蚁合厚约1.5米,可分四层,贝壳层普通在第三层,挖掘发明了柱洞、灰坑及屋宇坍塌遗址,出土原始墓葬36座,无棺木,成年人占多数,也有少量儿童,成年人均高度:女1.55米,男1.57米,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110°左右,有拔牙习俗,其中在一探方的墓葬中闪现叠压征象,入骨架因受贝壳钙质常年累月渗透,部分已被钙化,出土陶器有夹砂陶、泥质陶的釜、罐、豆、盆等及陶纺轮。陶片纹饰丰厚,有弯曲纹、云雷纹、席纹、篮纹、绳纹等,石器有双肩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石环等,骨器有骨镞,骨针等,还有水陆两栖动物遗骨。该遗迹对钻研我县原始人类生计习俗有较高的科学钻研价值。基于该遗迹文明层丰厚,挖掘作事完毕后,南海县博物馆建简单房子把整个考古挖掘现场爱护起来。1989年6月公开为广东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北涌亭也是不得不提的,它在南海里水镇新联村北涌坊。据传奇,建八角亭纯是古代人民“风水”之说所惹起,当场里水丰岗乡建了一间“冯法师庙”,庙门对着北涌坊,以为对里水乡的“丁、财、贵”都不利,于是建一亭以克之,由八坊集资建一八角亭以挡煞,每角代表一坊,这才可保无虞,为了获得丰年,乡民乃安奉“禾花娘”神于亭内,每逢农历二月社日,乡民都来祷告拜祭,盼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神像已无存。亭始建年代不详,为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亭内四根木园柱为主体,柱通至顶层,每面的梁架设三个斗拱架托,构成歇山顶,木柱外为四根六面体花岗石檐柱,檐柱矮,内木柱高,檐柱上每面设五个斗拱架,承托瓦檐,瓦檐外伸一米,四檐角往上翘起,亭上层歇山顶四角,下层檐缘四角,故又名八角亭。亭占地面积64平方米,亭中石檐柱上镌刻“大清咸丰岁次丙辰(1856)本坊重建,里市新利店造石”,主梁上刻“大清光绪岁次癸末(1883)拾贰月吉旦重建”,该亭的建造模式、结构独树一帜,是我省现存亭式建造中少有的。1978年被公开为广东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最后就是石燕岩采石遗迹了,它在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因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包含“天窗框”、“石屏障”,“石祠堂”等处,石燕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宜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岗圩”,是当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交易场所而得名,西樵周围一带的建造、舂臼、石柱、夹柱石,均是此种石料。明以前多为露天开采,明以还进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天窗格是此种办法开采,洞内人工采石踪迹显然,洞中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持柱,横如列屏,把洞截分红内外两进,因常年累月开采及天长日久受腐蚀风化积水成湖,可泛舟内进,形成洞内“水上汽车”、“水底牌坊”、“石屏障”、“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