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游攻略
2012-02-29
距离雅安城区五十余华里,有一座古镇,名曰上里。
在雅安逗留的几天,旅馆的服务员知道我是个走长征路的访红旅游者,她便给我介绍了雅安周边很多红军遗迹,其中提到了“上里古镇”。并且告诉我,上里古镇挨着碧峰峡、黄龙湖风景区,是个到雅安应该一游的地方。
旅馆有上网条件,我便上网搜索了一下,方知道雅安上里古镇为川西有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四川省的“十大古镇”之一。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它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到了唐代以后,上里一直是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镇内曾有韩、杨、陈、许、张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古镇环水而建,石桥流水,桥型各异,街道均为石板铺成,房屋建筑多为木制楼阁,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工艺精湛、构图精巧、画面栩栩如生,雅若凸显;古拓出川西民居文化的深厚。更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了数十幅石刻革命标语,如今已然成为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上里也能算一个革命老区。
于是,我慕名去访上里。
我是从雅安的旅游车站坐旅游小巴前往上里,是正规的旅游车,而非黑车。在车上,我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风景迎面而来,一览无余。司机是个比较年青的人,他知道我从北京来,我是个走长征路的访红旅游者,而且,他还知道我已经是个快花甲的人了,便对我很友好,当我拿起相机拍照时,他便轻轻点一下刹车,放慢一下速度,以使我能捕捉到清晰的图象。我们友好地聊天,他很健谈,给我大摆着“龙门阵”;他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是一代人。跟我随意讲着改革开放的体会,特别是经过四川这场特大地震发生的以民为本变化,感触最深。其实,雅安地区也是地震受害灾区之一。
他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上里古镇的景点,象乾隆年间修建的“二仙桥”;有着一段神话传奇故事。还有进镇的那座“立交桥”,也是乾隆年间修建的------我听了一笑。说,“如果在乾隆年间上里就建设了立交桥的,那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句早就应该划上句号了。”他握着方向盘也笑着说,“可能没你们北京的立交桥现代化,可的确能算的上是‘立交桥’,因为上下左右皆可通行。”然后他又一一介绍文峰古塔、贞节牌坊,并告诉我一定要去看看古井古泉、韩家大院。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等景点。我问,那红军在上里古镇都有些什么红色遗迹?他想了想说,红军石刻呀,对了还有徐向前元帅的指挥部。红军在上里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过的生活最好。天天能吃红军馍还有腌老腊肉。
在这条非常平坦的山区公路上,虽然Z字形弯路不断,可山清水秀。我脑海里朦朦胧胧揣测着上里古镇的模样: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从“茶马古道”到“红军走廊”。但是随着进入视野里的河流、石桥、古塔、牌坊,以及古树新竹中的高低错落古朴建筑,终于,我看见了居于两河相交的上里古镇,它一下清晰起来。
小巴开进了上里古镇的停车场,里面已经停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各种旅游车辆,男女老少来来往往、说说笑笑,我便感觉到了旅游景点的独有气息。我便邹了下眉头,对于这种旅游景区的“繁华”;熙攘、嘈杂让我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感。于是,我在“上里古镇景区示意图”前看了看整个景区的介绍。便打算先去访红,然后再访镇。
其实,走出几十米,我便远离开了那些旅游观光的人。一个人独行在石路上了。 我去寻找当年红军的足迹。1935年6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率领的中央(一方面军)红军抢渡过大渡河后,便穿插经过雅安从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在达维与红四方面的一部意外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这应该是一个红军大团结的局面。可是,红四方面军虽然名誉上是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但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赫赫有名人物自认为他所辖制的四方面军兵强马壮,而且,他这个北大学生领袖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虽然开了遵义会议、而且证明毛泽东同志总是能在关健时刻挽救红军、挽救党,但他张国焘因为毕竟未随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乌江、抢渡大渡河等一系例险中求胜的经历,所以,他对毛泽东并不以为然。反而,红四方面军在他的指挥下,转战川北、川西,也打了几个胜仗,所以,张国焘不但自负,更是认为应该由他来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执行他的路线方针。所以,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而红四方面军却在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又回到了上里。因此上里才有了“徐向前指挥部”这一红色遗址。
红军在上里境内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 “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等。绝大部分集中在古场镇内,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石刻标语覆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其覆盖物去掉,使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又恢复原貌,同时也证明了雅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这些石刻标语被列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今天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看着这些在红色岩石上镌刻的文字,我想象着当年的情景,上里也曾有过“风展红旗如画”的时期,可就是这支在当时实力最强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错误路线领导下,在长征中,红四方面军将士几次翻越雪山、草地,吃苦最多、损失最大,以至最后,红四方面军付出了惨重的大代价!至到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第二次胜利会师。但此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影向还未完全消除,所以又在中共党史上演绎出了一幕“西路军”悲壮史诗,到1937年4月,西路军终遭失败,余部几百人由李先念等率领转战祁连山,在中央代表陈云的接应下,400余人从星星峡返回延安;另一残部在王树声、李聚奎等率领下分散游击绕回陕北。徐向前与秦基伟在警卫全部战死的情况下,乔装商人艰难返回陕北.陈昌浩突围后,在当地一湖北老乡家隐藏近半年,寻找党组织未果,返回湖北老家,三年后返回陕北,遭到批判。直至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残部和红29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129师,师长为刘伯承,红四方面军才完全结束了艰苦的历程,投入抗日战争。并在解放战争中,成为名声显赫的刘邓大军,而正是这支刘邓大军担当起解放大西南的重任。
我在上里古镇慢慢行走,我走过了“二仙桥”,站在斑驳的古桥上,想到有关这石桥的传说:相传:这座横跨陇西河上的高卷单孔石拱桥,曾先后三次建桥,清乾隆初第一、二次建成后均被洪水冲毁,第三次再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后,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剪彩过桥,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拦住踩桥人,然后,众目睽睽下,二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两个“石包”护住桥券,众人大悟,认定此二人并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此后,长达一个半世纪,历经多次洪水,都再未发生毁桥的灾害。
当然,我也走过了上里古镇所谓的“立交桥”,并在桥孔下留了张影。 我还参观了千年古井,饮一口古泉,清冽甘甜。我进了“韩家大院”,上里古镇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应该是韩家大院,这个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院内的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如今,这里成为旅游景点,树起了一尊“韩家先人”的塑象
小镇新旧建设错落,新宅大多为依河傍水的楼房。旧居仍是老街上的四合院式的瓦舍,石墙壁上长满了绿汪汪的青苔,让我更加钟情。我进入农家院,看见洗菜的农妇,便蹲下来同她们搭讪:我问关于上里古镇五大家族的来历,她们告我;这五大家族即是:韩、杨、陈、张、许,韩家银子(钱多)、杨家的顶子(官宦)、陈家的谷子(积粮)、张家的棍子(习武)、许家的女子(漂亮)。我问:那你们是许家的女子吗?她们说,不是,许家的漂亮女子都到成都、重庆、广东、深圳去了,我说,有没有去北京的呀?他们说,你带一个回去吧,许家的女子不但漂亮,而且勤劳。我说,许家的女子也是雅女吧。她们说,对头,许家的女子才是正宗的雅女,女娲的后代。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叫“上里”,在雅安之上,在碧峰峡里。你说,那女子能不好吗?个个都是贤妻良母,持家有道、教子有方,所以镇内有“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牌坊”和“贞洁牌坊”,那几座牌坊我都未去,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
在古镇的街上,有红军饭店和红军馍,还有藏茶吧。我同红军饭店的女老板合影,请她给炒了一个红军菜——雪山老腊肉,可惜我的假牙咬不动这些老腊肉,但我还是“囫囵吞枣”地咽进了肚里,然后去喝“藏茶”想来个“一物降一物”,结果还是胃疼的不行。这时,我才明白“红军都是钢铁汉”这句歌词的意义。看来,我只有吃“石磨豆腐”的命了,不过,红军馍的味道很不错。那是米面与玉米面发酵后的蒸糕,糯糯的挺合我的味口。
我是依依不舍地离开的这座古镇,我的下一个目标是“雪山草地”。说句实话,征途并不凶险,但依然前途未卜。听古镇的人说,摸摸长寿桥头的石龟,便会给旅行者带来一路平安,我便绕了一下道,特意去摸摸桥头的石龟,然后举目四望,宛如观赏一幅古老的画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的心中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慨,我想到了北京的亲人,我的爱人、我的姐妹、我的同学、我的好友,甚至包括那些喜欢旅游的网友,对我的访红,很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沽名钓誉或做秀一把。而我也不希望他们读懂,走自己的路,对他人的揣测又何必在意。 不知何故,当我抬头仰望苍天时眼中充盈了复杂情感的泪水,那是因为我想起在上里古镇一个老人知道了我的访红,老人擦着眼睛说:那些穿着草鞋的红军从上里出发后,他们还能不能记起这个镇子,我曾把一块老腊肉放进了他们的背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