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简介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邻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东南至太阳坪,与宜昌、长阳接壤;东北至五指山,与宜昌、兴山接壤;西南至香炉山,与巴东、长阳县接壤;西北至羊角尖,与巴东、兴山接壤。 县境东起茅坪镇的河口,西止磨坪乡的凉风台,东西最大距离66.1公里;南起杨林桥镇的向王山,北至水田坝乡的懒板凳垭,南北最大距离为60.6公里。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其中:高山区728.1平方公里,占30%;半高山区1332.4平方公里,占54.9%;低山区366.5平方公里,占15.1%。 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长江流径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公里,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嶂,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西部边境凉风台海拔1700米,北部边境懒板凳垭海拔1645米,而中部的香溪宽谷地带地势却较低,泄滩河口海拔63米,归州城西的吒溪河口海拔57米,香溪河口海拔56米。茅坪河口海拔40米。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兴建,秭归突出“服务大三峡,建设新秭归”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秭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的巨变,取得了自古未有的辉煌业绩。经济实力大增强,山河面貌大改观,各项事业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同时,为服务三峡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8年农业总产值实现3.36亿元,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状况,以“1155”工程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建成各类专业村276个,基本形成了10万亩柑桔、5万亩板栗、3万亩茶叶、3万亩烤烟的农业产业化大基地,这四大产品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特别是秭归脐橙名扬天下。在农村大打“八七”扶贫攻坚仗,解决了全县3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全县乡镇企业达到11409家,完成企业产值18.2亿元。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抓住大搬迁、大调整、大投入、大发展的机遇,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98亿元,比1978年增长21.4倍,固定资产原值达到4.62亿元,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掉头,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县的主体经济。抢抓对口支援机遇,森达、维维、华阳、韩世、帝元等一大批名牌企业落户秭归。“七星水泥”、“屈原大曲”、“森达皮鞋”、“韩世糖果”、“华阳热水器”等一批精品名牌脱颖而出。全县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化工和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全面实现了六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全县有各类学校440所,全县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1999年7月新县城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已建成县城至卡子50公里广播电视微波中断站网,开通20套有线电视节目,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5%。其它社会事业都全面进步。 移民搬迁成果辉煌。坚持开放性移民方针,1997年9月全部完成了库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和库区清底任务,截止1999年9月,全县共完成坝区、库区和占地移民搬迁安置万人。县城于1998年9月28日由归州整体东迁至茅坪,在三峡库区产生完成整体搬迁的伟大壮举,迎来了开创秭归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新县城矗立在坝上库首,8个集镇搬迁将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