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简介
邵东县位于湘中腹地、邵阳市东部。东邻双峰、衡阳,南交祁东,西接邵阳,北连新邵。处北纬26°50′~27°28′、东经111°30′~112°5′之间。东西广55.7公里,南北袤59公里,面积1769平方公里,占邵阳市总面积的8.5%。县城两市镇距邵阳市城33公里(公路里程) 县境有战国时楚人文化遗存。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阳侯国于今黄陂桥乡同意村。东汉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为邵阳县。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县治迁昭陵故治(今邵阳西区)。从此,县境一直为邵阳县东乡地。1952年2月16日,析邵阳县东部、民国时期永安、亲睦、平六、太一、太二、保善17乡置邵东县,属邵阳市专区。1997年月12月1日,划属涟源地区(今娄底地区)。1983年7月,属邵阳市。1990年全县辖8区33个乡、1个区级镇6个乡级镇压和皇帝岭等县直属农林场。 1952年,邵东建县时,有居民15.71万户,62.38万人,1990年增至111.3万人。比1952年人口增加78.4%,平均每平方公里630人。总人口中,男性占51.5%农业人口占93%,汉族占96.49%,余为回、侗、苗等30多个民族。 县境处雪峰山和南岭山系之间的过渡地带,丘岗、平原交错。山地占全肢面积的23.7%,丘陵岗地占64.8%,平原占11.5%中部地势招升,向东西倾斜,成为湘江支流蒸水、测水与资江支流邵水的分水岭。衡山、龙山余脉层峦叠嶂,如两帧巨大的翠屏。矗立于南、北边陲。境内最高点大云山,海拔994米;最低处为测水出境口,海拔125米。蒸水、测水、邵水两岸串珠状分布着溪谷平原,有牛马司、两市塘、黄陂桥、简家陇,佘田桥和毛荷殿等平畴。 境内属中亚热带委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日照为1615.3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6℃,年平均气温28.2℃,最低达—12.1℃(199年月1月30日);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高达39.3℃(1977年月7月26日)。年均降水量在1150~1350毫米之间,西北部偏多,在1300毫米以上,东南部偏少,在1250毫米以下。年际降水量差异亦大,1970年达1910.2毫米,1960年仅874毫米。4~6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3%,多洪涝;7~9月份降水只占全年的22%,多干旱。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均蒸发量为1329.3毫米,全年以东北风为主,仅7月以偏南风为主。 境地内有大小河溪221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66条。蒸、测、邵水三水均属雨源河,流短水浅,易涨易落,山洪特征显著。境内石灰岩地貌面积广,地下水丰富,且含水量水岩组多位于排基准面以上。 全县有耕地70.71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有水域16.82万亩;林地79.72万亩,其中用材林43.19万亩,油茶林4.5万亩。主要树种有68科、280余种,其中珍贵树种有银杏、罗汉松等17科、45种。矿产有煤、铁、锰、铅、锌、磷、钾长石、白云岩、石灰石、重晶石、硅等。煤贮量为1.12亿吨,石膏贮量在2亿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