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简介
山阴县位于东径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17个乡262个行政村,1998年底全县有人口20.4万人。 县境内山脉,有恒山山脉,洪涛山脉以及黄花岭,有较大的河道4条,桑干河、木瓜河、黄水河、元子河(吴马营大河槽河)。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煤田总面积355.2平方公里,总储量114亿吨,此处还有铁矿石、铝矾土、粘土、石灰石等。 山阴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部分遗迹尚存。已发现有古遗址、古建筑35处(座),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汉墓群、广武古墓、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历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有北魏安远将军庚岳、唐朝芮国公苑君璋、宋赵匡胤的大将米信、辽丞相沙彦恂、元朝平阳元帅安明本、明代内阁首辅王家屏、清朝梁启超的老师崔增瑞等。 历史上山阴农业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糜黍、玉米、高梁、莜麦、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菜、胡麻、水果瓜菜、葵花等;养殖业以奶牛、猪为主,兼养鸡、羊、兔等,县内工业则发展缓慢,在解放后的国民经济恢时期,县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引导下,个体手工业者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的山阴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紧紧围绕强县富民这一战略目标,奋力拼搏 ,艰苦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1、农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山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不断推进以奶牛乳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山阴特色的种、养、加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玉米种植业、奶牛养殖业和整个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九九八年全县粮食总产1.85亿斤,油料总产达1998.6万斤,蔬菜总产达1.87亿斤,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5元;奶牛存栏3.95万头,鲜奶产量达12.4万吨,山阴县成为闻名全国的奶牛乳品大县。 2、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部门、各乡(镇)村办工业以及城镇和农村个体、工业户相继出现。全县工业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新局面,初步形成了乳品、煤炭、食品、建材、机械、化工等工业门类,在整个工业中,尤以山西古城乳业集团为主的乳品加工业,以立足煤炭资源优势的煤炭工业,以糠醛、电石、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和以水泥、石料生产为主的建筑建材业占较大优势。一九九八年,全县乳制品产量达1。67万吨,原煤产量423万吨,古城牌奶粉、健康牌燕麦片均获国家级奖,成为名牌产品,糠醛、电石、地毯等产品远渡重洋,销往国外。 3、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认真建设,县城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境内北同蒲铁路、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大)同——太(原)公路纵贯全县,交通条件便利。岱岳镇是全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山阴最大的商贸中心——百货贸易大楼和仁利商城,为群众日常购物提供极大的方便;还有雁山、山化等高级宾馆,可以为来山阴的客人提供舒适的食宿条件;有设备精良、人才密集的山阴县人民医院和闻名全国的朔州市精神病院可以为本县及外地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和服务。近几年,随着县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话、摩托车 等各种家电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县城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一九九八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4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25元,工农业总产值5.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粮食总产量1.85亿斤。经过多年发展,本县出现了古城乳业集团、康喜有限责任公司、山阴县燕麦片厂、石星化工有限公司、康立化工有限公司、南改煤矿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的名牌企业和乔九崇、王应贤、贺有义等优秀企业家。奠定了以种植、养殖、乳品加工、煤炭、化工、建筑建材六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结构模式,为山阴县域经济腾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