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简介
山西省平定县位于阳泉市南部。县境东邻河北省井陉县,南接本省昔阳县,西连寿阳县,东北同盂县接壤,西北与阳泉市郊区毗邻,面积1350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城关镇,距阳泉市中心9公里,距省会太原127公里。1990年末辖7镇、12乡、7个居民委员会和32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9298人,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公里。 县境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初设上艾县,北魏称石艾,唐更名广阳。宋初于境内置平定军,改广阳县为平定县。金、元、明、清时平定为州或直隶州,民国元年改为县,1983年划归山西省阳泉市。 境内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部为砂页岩山地区,东部为石灰岩山地区,中部为盆地,是黄土覆盖的砂页岩丘陵区。最高点七千寨山,海拔1529.9米;最低点绵河娘子关河谷,海拔仅350米。温河与桃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由西向东流经北部和中部,在娘子关镇河滩村汇合为绵河出境。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区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平均日照为2696.3时,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43.5毫米,无霜期为159天,全年>=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为3644.2摄氏度。西部七岭山区以及东南部部分地区属温和气候区,岩会乡河娘子关镇部分地区属暖温气候区,其余广大地区属温暖气候区。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2.09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为656立方米;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娘子关泉周围地区外,全县大部分地区为缺水地区。境内矿产丰富,已经探明的矿种有无烟煤、硫铁矿、铝土矿等28种。 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435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7921万元,农业总产值64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281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1元。 1990年有耕地4.58万亩,其中水浇地3.72万亩。年粮食产量12.08万吨,平均亩产326公斤,年产油料3083吨,蔬菜3.97万吨。有果园2.3万亩,年产水果3338吨,其中82%是苹果1990年林地面积56.4万亩,林业年产值367万元。1990年末大牲畜存栏数为9767头,肉类总产量4144.1吨,奶类产量24.7吨,禽蛋产量1723.1吨。至1990年末,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74.8万亩,其中小流域治理面具0.9万亩。1990年农用化肥施用量1.94万吨,全县年用电量1.04亿千瓦小时,有各种拖拉机2335台,排灌机械1053台(套),农用运输机械4270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3.11万千瓦。 有各类工业企业782个,主要工业门类有煤炭、硫铁矿、耐火材料、钢铁、铸造、模具、化工、水泥等。年产原煤399.63吨,生铁3.8万吨,耐火熟料45万吨,耐火材料制品13.6万吨,硫铁矿30万吨,水泥13.2万吨,另有多种工业产品。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2亿元,有商业网点1782个。石太铁路横贯县境中部,境内还有白(羊墅)冶(西)铁路河阳(泉)涉(县)铁路。有平梨、太石、阳井等干线公路以及多条县乡级公路和专用公路。1990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36.7万吨,客运量196.1万人,邮电业务总量达114万元。 1978--1990年,全县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3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2项。198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县。1990年底有学校386所,其中中专1所,中学4所,小学325所,职业中学6所;在校学生4.6万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开展较普遍,有专业和业余剧团5个,影剧院11个,文化站室316个,图书室328个,馆藏图书34万册,电影放映单位93个,电视覆盖率达95%。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57个,床位516张,专职卫生人员712人。县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1990年被国家体委命名委全国体育先进县。县境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长城以及娘子关、冠山书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马齿岩寺、开河寺石窟、文庙大成殿)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