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简介

欣欣首页 全部分类 搜索 我的欣欣
欣欣旅游姜堰旅游 简介

当地介绍

姜堰,美丽富饶的苏中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94万亩,人口92.87万人。这里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市内水陆便利,新、老通扬运河构成水运网络;328国道横穿东西,姜(堰)八(圩)公路纵贯南北,宁盐一级公路绕城北上,直抵盐城。通信发达,信息灵通,电信自动化、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际互联网络把姜堰和大千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姜堰自古素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现有80多万亩耕地,盛产水稻、小麦、花生、豆类,年产粮食50多万吨,达到人均千斤粮的水平。里下河地区水网纵横,盛产鱼虾螃蟹。""溱湖簖蟹""以其体壮、肉嫩、味美与阳澄湖大闸蟹齐名,大青虾出口居全省之冠,著名的大伦猪皮薄、肉嫩、瘦肉率高,享誉四方。姜堰是全国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和万吨水产生产基地。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化农业迈进。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姜堰大地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姜堰市的现代化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姜堰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发展较快较稳,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为4.4%,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搞“大跃进”、刮浮夸风和“共产”风,年均递减8.7%。从1963年起,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至1965年年均递增率为23.6%。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和干扰,年均递增率只有5.2%。 改革开放以来,姜堰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积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配套改革步伐,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按照“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依靠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大大增强。1995年,昂首阔步跨进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按现价计算,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8.5亿元,比1978年增长17.8倍,年均增长16.7%。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比78年增长6.6倍,年均增长11.3%;工业实现增加值17.8亿元,比78年增长25.9倍,年均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6.8亿元,比78年增长40.8倍,年均增长21.7%;实现财政收入2.94亿元,比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5元,比78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21.4%。 姜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全市561个村通有公路,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2%;解放以后曾四度搬迁汽车站,不断适应交通运输的新要求;建成了一座年吞吐能力达50万吨的综合码头;内环路已于1997年建成使用,全市公路里程1997年达到366.25公里;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建成和改造35KV变电所5座,110KV变电所2座,220KV变电所1座,实现了户户通电,全社会用电量1997年达到4亿千瓦时,比1978年有巨大幅度增长;邮电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现在建成了以市话程控交换机为中心,城乡交换数字化,传输光缆化的本地通信网,全市拥有电话130161部,话机主线普及率每百人达7.5部,而在1978年全市无个人用户,单位用户只有一两千户,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3亿元。

欣欣旅游网手机版-m.cn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