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传武联盟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助力推动南大港全域旅游发展
2019-08-23
她,一袭红衣,英姿飒爽,手持一臂加一肘长的木制短棍,健步如飞走上舞台。一个起势,人鞭合一,鞭随身转,技法精湛:劈、挑、扣、击、撩、拨,一招一式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台下一片喝彩。这是山西形意拳传承人张静演练的鞭杆技法。
接着硬门拳、道家汤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等众多拳种代表人接续上台演练,武艺高强,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喝彩高潮迭起。
这是全国首届国际传武联盟大会武术套路展演环节。台上均是全国各地武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此前经过了武术套路大赛的一番激烈角逐才脱颖而出。武术套路大赛评分标准非常严格,每个拳种套路作品需传承有序,明确师自何处,如果是自创的,又有何考究;表演的节目需具备攻防技术,力量与步伐协调同一;手腿身法步、精神气力攻八法统一;动作连贯流畅,表演编排合理,不能出现失误,如器械掉落或动作失误等,成绩优异的入围者方可取得武术套路展演资格。
这是国内罕见的高规格武林盛事。在8月12日——16日的5天时间,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种拳种的传承人和代表汇聚沧州市南大港产业园区共同交流学习,碰撞出交流切磋的火花,堪称新时代的“华山论剑”。
太极满天星传承人张修林已经92岁高龄。他集七十余年之心得,经过十五年潜心创作,五年实践,终于创编了“太极拳满天星”。老骥伏枥的他上台发言,介绍这套拳内容丰富,每招都有来源,纯正奇巧,势势相连,劲势不断,连环技用,刚柔相济,合于最佳人体结构力学,合于传统武术力学运用,起到人体健身系统的“三通”(全身经络系统通,心血管系统通,排泄功能系统通)和武功技能之运用。
随后,128名拳种传承人逐一登台,介绍本拳种的起源、发展历程、所用器械及特点、招式特点等。
会上,各界嘉宾和129名拳种传承人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武术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将武术与旅游、养生等产业融合,以及更全面的民族品牌推广,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献言建策。
此次国际传武联盟大会在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举办。南大港位于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沧州。多年来,南大港管委会致力于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组织举办过多项高规格、专业性强的武术赛事,并逐渐走出一条“以武术文化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南大港管委会将武术与旅游有机结合,致力打造以“中华武术魂”为核心的武术特色小镇——“龙在东方传武国际古镇”项目。项目首期规划用地面积1818亩,以尚武、竞技、健身、养生为主题,聚集吃、住、游、购、娱多业态。这里汇集了各路武术门派,让各派可尽情切磋学习,孵化培育搏击赛事种子选手,为沧州武术注入新鲜血液,让传统武术焕发光彩。项目建成后,这里将还原古时样貌,喜爱武术搏击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切磋功夫、增进友谊,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梦幻感觉。
在武术产业的带动下,南大管委会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布局,推动全域旅游规划与武术文化有机融合,助力南大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南大港得天独厚,拥有天然的优质旅游资源。国家3A级景区——南大港湿地景区闻名遐迩,享有“京津南花园、天然大氧吧”的美誉,这里90%的植被为芦苇,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交汇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鸟类2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鸭、大鸨等,每年都有大批白天鹅等鸟类到这里栖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登高望远,视野辽阔,空气清新,盛夏时节,满目青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10万亩湿地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的一颗耀眼明珠,2002年被批准为省级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2003年纳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授予“黑翅长脚鹬之乡”,2006年加入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鸟类保护网络。
大会期间,众位武林高手前往参观游览了观鸟亭、放鹤广场、芦海迷宫、放鹤广场、大洼民俗馆等5个景点。初秋时节,天高云淡、苇海茫茫、水声潺潺、雾气升腾,如诗如画般的美景让大家沉浸其中。
近年来,南大港管委会精心引进、投资打造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项目:沧州恒大文化旅游城、碧桂园文旅健康生态城、麋鹿生态园、中科院·南大港湿地生态试验站等。
武术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反哺武术文化。一个生机勃勃、安定祥和、生态宜居、幸福美丽的现代武术之都——南大港,将让中华传统武术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更多炎黄子孙了解中华武术、喜爱中华武术、传承中华武术、练就中国功夫,强身健体,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