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宰客思考 治理景区宰客需要持久之功
2018-01-15
一些地方旅游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在于经营者、服务者与监管者,尚未适应市场的发展,也没有跟上游客的需求水平。
宰客风波过去近两周,雪乡怎么样了?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雪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记者与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并明确约定行程中自费项目均为游客自愿参加,旅行社工作人员不得强迫。然而,一路上,当地的导游却一直在推销1680元/人的套票。导游甚至直言,雪乡“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大家都是羊”,“不可以不去”。
此前,“赵家大院宰客风波”发生后,当地组成联合检查组,彻查严查雪乡景区及林业所属的家庭旅馆。并表示今后将采取法律应用、市场调控、行政执法等联合治理手段,加强对雪乡旅游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当地称“誓还游客‘纯白雪乡’”。对于主管部门这种不遮丑、不护短的做法,舆论表达了肯定。然而,事情过去没多久,雪乡却又爆出导游推销旅游套票的事件,还是颇令人惋惜。
无论是涉事旅馆的“死灰复燃”,还是旅行社导游强制推销套票,均让人意兴萧索,也对当地治理旅游环境的效果多有忧虑。如果地方政府的治理力度每每被经营者及其他市场主体轻易突破,说明实现还游客“纯白雪乡”的承诺难度不小。
事实上,雪乡宰客卷土重来,给全国旅游市场也提了一个醒——治理旅游宰客,还需要持久之功。因为这些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所以死灰复燃也往往是常态。云南旅游被逼购物、三亚旅游频现宰客乱象,全国很多地方的景区治理,可以说,走的大都是发现问题——大力整改——再发现问题——再下力气整治……循环往复的老路。
此番雪乡整治之后又现宰客,其实再次说明,不要以为打击了之后,景区宰客的乱象就会立马好转。必须认识到,一个地方的市场环境和人们的观念,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质的改变,景区宰客无疑会出现反复。此时,怎么用长久之功和高压监管,去提升旅游环境,这才是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其实,国内一些地方的旅游市场之所以在各种“最严整治”之下,还仍然频频爆出问题,说到底,还是在于当地的经营者、旅游市场的服务者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水平,尚未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也没有跟上游客多样性、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在一个游客发一张照片、发一篇微博长文,就能引发蝴蝶效应的情况下,当一些游客已经动辄去北海道、欧洲深度游的情况下,如果旅游市场的从业者,还抱着山大王的心态,铁了心把游客当做待宰的羔羊,那么,最终游客与市场势必会用脚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
而此时,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对待游客曝光的问题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屡屡整改不到位,采取“运动式”、“一阵风”式的整治,让游客享受不到舒适的旅游体验;那么,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地区的旅游发展甚至是经济发展,注定缺乏后劲。
对国内旅游市场而言,如何让景区由乱而治,终结频繁整治却又频繁出问题的乱象,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还是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规定和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督惩罚机制;经营者与服务者也要转换思路,跟上市场的变化、跟上游客的脚步,别再把游客视作“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