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和一无名土楼 疑为南宋皇族隐居地
2015-01-27
一座土楼,墙体斑驳,饱含沧桑。最惹眼的是,楼内墙体射口、瞭望口密布,东南西北都有瞭望台,楼外还有一条护城河,防御性极强。
这土楼位于平和县五寨乡寨河村,至今无人知其名字,也没任何当初建筑时留下的字迹。这无名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一段历史?
知情人称,该土楼建筑风格和漳浦赵家堡基本相同,都是外圆内方,坐南朝北。至于建楼主人和漳浦赵家堡那边的南宋“闽冲郡王”赵若和王族是否有关联,尚待考证。
土楼乎?碉堡乎?
近日,导报记者探访了这座神奇的土楼。
走近这座土楼,一面苔痕斑驳的楼墙映入眼帘,但巨大的石板门上没留下半个文字。“不仅如此,整座土楼墙体都没有任何当初建筑时留下的字迹。”挂口该村的五寨乡人大主席卢和强说,与别的土楼相比,这座土楼防御功能极强。
这座土楼占地约8.7亩,底层为石板砌筑,墙体为三合土夯制,楼墙厚约2米、高10米。在建筑上颇费心思,分为楼心和外楼。楼心是一座高约12米、长约9米的4层方形土楼。而外楼分为三层,共有120个房间,在鼎盛时期,土楼居住着500多个人。
不过,经过岁月洗礼,外楼除了楼门右边还保存十余间楼房外,其余只剩下楼墙;楼心因遭遇过大火,空空的墙体上只留下密集的梁柱榫眼。
尽管如此,导报记者注意到,楼心楼体射口密布,与外楼射口一一相应,且均有瞭望口。据统计,射口共有155个,瞭望口68个。值得一提的是,外楼第一层和第三层的房间还有内外廊道相通,且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一处瞭望台凸出墙外,酷似军事城堡。“土楼外还有一条护城河,河沟有七八米宽,小时候我还经常下去摸鱼。”在土楼居住了40多年的退休老师庄清田说,由于年代久远,原先的护城河已经被填平用于建造房屋,如今只留下一些河沟痕迹。“据楼内老人说,土楼只有北门和水门两道门,以前要进出这座土楼,都需经过从这两道门出来后修建的跨越护城河的吊桥。”庄清田说。
赵家皇族隐居地?
五寨乡中心小学林国华老师是五寨人,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这座楼的历史。他说:“这座土楼防御性强,建筑风格与漳浦赵家堡基本相同,都是外圆内方,坐南朝北。这与闽南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相反。据楼内传说和史料记载推测,建楼主人疑是赵家堡赵氏族人分出来的一支。”
据史料记载,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攻陷广东崖山,当时伴驾至崖山的“闽冲郡王”赵若和,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的护卫下,辗转到漳浦浦西登陆,并隐赵姓改姓黄,还分出一部分族人,逃往平和县的五寨、国强等地隐居。“这栋土楼它是坐南朝北的,主人寓意是,身在南方,心系北方家乡;这栋楼没有名字,说明当时他们是逃难过来的,隐姓埋名,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林国华说,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土楼与赵若和一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具体的还有待专家考证。
旅游休闲好去处
“历经岁月沧桑,这座土楼损毁严重。”卢和强说,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座土楼蕴含多重文化底蕴,漳浦籍历史名人蔡新也曾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勤学苦练的传说。如今,该村还留有蔡新题写的一幅木制牌匾,上书“起云精舍”。此外,该村离洞口陂沟窑遗址仅两三公里。因此,在该村建设富美乡村之际,当地政府决定对该土楼进行保护修缮。
如今,在该土楼遗留的几个房间,已建有克拉克瓷、民俗、蔡新、土楼书画等文化展厅。
“对土楼的修缮还在进行中,我们将尽量修旧如旧,目前已对受损的墙体、瓦片等部分做了修复。”卢和强说,接下来,他们将请专业人士研究如何保护土楼,争取将其打造成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导报记者 林晓琪 张伟华 实习生 苏冬明 通讯员 黄水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