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古镇当地小吃
2016-01-05
百侯小吃品种多样,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颇负盛名,深受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国内乡亲的喜爱,其中最负盛名的为百侯薄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清朝雍正年间,百侯人杨赞绪,任侠西按察使时带回家乡的四种点式(薄饼、绿豆粄、豆子羮、蕨粉粄)之一。薄饼有“锦囊藏宝”之称,其味鲜美、香甜可口。
忆子粄
忆子粄,是百侯传统小食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代,客家有一妇女叫松婶,带着儿子阿根相依为命过日子。长到18岁时,阿根体格魁梧,聪明伶俐,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不久阿根离别母亲,和师傅一同在郑成功部下当了一名水师士兵,飘洋过海到台湾岛去铲除倭寇,除暴安民。松婶思念儿子,每逢春节,就做了儿子在家时最爱吃的粄,摆在月下,焚香祷告,对月怀思。冬去春来,不觉度过了整整30年,儿子不见回来。那年春节,正当松婶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根突然回来了,母子相会,悲喜交加,阿根从白发苍苍的老娘手里接过“忆子粄”,欢庆团圆,此粄因此而得名。
鸭松羹
是大埔甜品小吃,在众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项点心。羹菜是中国饮食中最为普遍的食馔,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以木薯、山药、芋头这些含淀粉较多的原料为主体,配以其他果类制成甜食,增强羹汁的甜度,故名甜羹。南宋诗人陆游曾手烹甜羹,并数番写诗讴颂,因而人称“陆游甜羹”,南宋诗手刻卷23载有陆游《甜羹》诗,诗序中称“以菘菜、山芋、薯菜、莱菔菜为主,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大埔鸭松羹何以得名,据当地老一辈厨师称,用鸭汤配以薯粉、甜果、酥糖等烹制而成,这些是传说,无从考证。但其独特制法已印证其源远流长的食文化渊源。
薄饼
百侯薄饼在大埔百侯等地已有200余年历史,为传统美食。相传清乾隆年间,在陕西任按察使的大埔百侯人杨缵绪,回家为母亲祝寿。为孝敬母亲,带侍从家厨回大埔摆寿宴款待乡亲,其中有一道点心“薄饼”,不曾想母亲颇喜食之。杨缵绪事假已到,要返回陕西,为了让母亲长期能吃到“薄饼”,便叫家厨留下,要他把“薄饼”手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后再返回任所。此项制作薄饼的技艺就在大埔百侯民间流传,大埔人结合本地盛产的原料加以变化,改善口味,演变成今天的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