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娱乐指南
2012-03-15
节庆活动
[客家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新娘出门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时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在一福命妇手捧盛着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园盘)的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入门时,新娘跨鸡而过,称“拦门鸡”。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深夜闹洞房,酣乐为止。
“作大福”
10月12日至18日,是土楼之乡永定县湖坑镇李氏“作大福”的日子。湖坑“作大福”起源于明末驱赶瘟疫的民间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为三年一次的“作大福”。
“作大福”创立至今,已是第72届。每一次“作大福”都有一套约定俗成行事规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湖坑“作大福”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篮球比赛、放电影、猜对联、现代管乐队和集体绸带舞等悄然融入了其中,为传统的民俗活动增添了不少现代文化的成分。“作大福”也从原始的“屈魔除病、祈风祷雨”演变为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崇正义、提倡真善美、加强乡亲联宜和鼓励勤劳致富等,内涵越来越丰富。湖坑“作大福”能在民间流传200余年,与此演变不无关系。据了解,在福建土楼申报世遗的过程中,当地人正积极对“作大福”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挖掘整理,望将其作为土楼的文化内容之一一并申报。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山歌音调高昂、优雅、豪放,具有博大、宽广的自然特点和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特别是其中的对歌,它是客家人最乐意参加的一种娱乐形式,走路的时候前一拨与后一拨对,这个村和那个村也可以对,男人和女人对,曲调各异,丰富多彩。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的主要的部分。
二、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三、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性的态度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放任起来了。
[闽西汉剧]
具有独特风格,广泛流行于闽西客家地区和龙岩、漳平等地,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分生、旦、丑、净四门行当;乐器方面有头弦、月琴、三弦、琵琶4大件,还有二胡、笛子、唢呐、大小锣,铜锣、碗锣、堂鼓、大小钱板、夹板等。经收集记录有本子的传统剧目达200多个。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6.59厘米,头约8.32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和四肢能活动。分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音乐唱腔分“高腔”和“乱弹”两种。“高腔”的基本曲调为“九调十三腔”,以清为主,用客家话演唱;“乱弹”则吸收闽西汉剧的西皮、二黄唱腔,用官话演唱,木偶戏剧目有几百个。50年代,闽西木偶戏代表队曾赴上海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会演,荣获“特种艺术表演奖”。
工艺美术
永定县的工艺美术,主要流传与土楼建筑的雕梁画栋和门神、屏风、牌匾、楹联的雕刻、泥塑、陶瓷工艺,以及迎神赛会、灯会的花灯、剪纸、面塑,走古事的造型、装饰,等等。
土楼客家人的剪纸,一方面传承了古代中原民间艺术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浓郁的客家地方韵味,拙朴明快,异彩纷呈。岁时、吉知剪纸几乎全用红纸,寓意吉祥如意。表达了土楼客家人的美好心愿,反映了土楼客家人的纯朴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