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最正宗的蒙古族和藏族的特色饮食,如高原牧民的全羊、手抓羊肉、糌粑、奶茶等等,如果赶上每年夏秋的牛奶生产旺季还会有达拉、曲拉、酸奶等美食,包你大快朵颐。
内地游客在海西州享用烤肉、酥油茶时,切忌过量,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共有3 道必吃菜
酥油糌粑
糌粑”是藏语,意思就是炒面。青海过去主产青裸。这种植物耐寒耐旱,适宜高原气候。磨出来的面比小麦面黑,但充饥方面远胜小麦面。当地群众把青棵炒熟后,在石磨上磨为粗面,即为炒面。藏民叫做糌粑。
糌粑的优点是可以长期贮用,不易发霉,而且只要有水,无火也可食用。在山野之间,有时可以就着泉水、积雪吃。农村的一些小孩到山泉边,一人在上游将捏成团的炒面放在水里,顺流而下,一人在下边几步远的地方等候,一口连面带水吸入,叫做“下炒面嘎儿”。“嘎儿”就是小面团之意。
平常食用时,碗中盛好奶茶,上边再放上糌粑、酥油、曲拉(牛奶分离出后的于渣)以及白糖等,然用拌匀,捏成小团食用。
能不能拌好酥油炒面,这是测试一个人是否在牧区生活过的试卷。如果是第一次到牧区,面对着主妇端来的炒面碗,只能望“碗”兴叹,无法拌吃:稍一动手则炒面撒下碗边,茶水则从另一边溢出来,让主妇看了笑话。而本事高超的牧民则不然。他们先用食指从碗里的炒面中间向下轻轻两捣,然后从碗边一点点挤压,边挤边转碗。等挤压到差不多了,一手仍转碗,另一手则用拇指抠住碗口,其余四指连同掌心压在上边搅拌、捏压,不大一会儿,一碗干湿正好的酥油糌粑便拌好了。再看碗下边,一点儿面也没有落下来。
吃时,你要一边将精粑捏成一嘎儿”,一边就着奶茶吃,方清香甜润,可口宜人。因为这种搅拌食品是奶油、面粉等东西合成的,热量大,营养高,吃了一碗长时间内不饿,而且能抵御寒冷。
在外乡人看来,也许这种酥油糌粑实在不起眼,可是牧民们非常看重它。不管是出外放羊,还是出门旅行,包里总要装上糌粑。如果客人到自己的帐房里来,主人定会端上酥油糌粑予以招待。在农业区,人们还自豪地自称是“青海的炒面头”。
奶茶酸奶
如果是在牧民的帐房里听艺人唱述格萨尔王的故事,热情的主人会给你端上一碗浓浓的奶茶,请你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唱述史诗,那会使人感到更加有滋有味,馨香醉人。
当然,牧民并非只是在听格萨尔时才招待奶茶。在青海牧区,只要有人走近帐房,主人就会主动打招呼:“确得毛”(藏语“你好”)。然后热情地欢迎到帐房内做客。待你坐稳,就有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端到你面前。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带有浓郁的原始色彩的地方风味吃法。先是将羊肉连骨头剁成块,放在锅里用凉水煮,沸滚时去掉渣沫,再加盐、花椒等。肉熟后捞在盘子里用手抓吃。手抓羊肉必须是带骨头的,否则不算手抓羊肉。吃时,蘸上蒜泥、辣子、醋等。这是农业区的吃法。
青海牧区吃手抓羊肉更为原始。牧民们宰羊甚为干脆利落,不一会儿便将羊肉剁为小块,放入锅内加盐而煮,锅一沸滚即可带血而食。在外地人看来,血色尚未褪去,好像还没熟,而牧民们吃得香喷喷的。其实这时的羊肉维生素等尚未破坏,而向已基本煮熟,吃着香嫩,而且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