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石林风景区
2012-03-08
斑铜工艺品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一国”之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堂琅(今东川市)就以产铜闻名全国。民间艺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创制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斑铜工艺品,这种技艺世代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斑铜工艺品造型优美,浑厚稳重,典雅大方。外观呈现天然斑铜矿石的瑰丽色彩,红中透斑,金黄交错,富于变化,风格独特。
斑铜墙工艺品,最早是使用天然斑铜矿石加工而成,称为“生斑”。由于天然斑铜矿石罕见,斑铜工艺品的制作甚少。后来,工匠们通过长期实践,研制出由冶炼熔铸加工而成的人造斑铜,即“熟斑”。“熟斑”的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产品可与“生斑”相媲美。斑铜工艺品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仿古产品,又有从云南各族人民生活和民间工艺美术中吸取营养,创作出形象生动活泼的孔雀、大象、野牛等珍稀动物和山茶、杜鹃、龙胆等名花。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纯朴”,斑铜工艺品沉实稳重,古朴雅致。给人以很好的艺术享受。东川斑铜工艺品与个旧锡制工艺品并列,是云南特产的金属工艺品。
“云子”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老的艺术,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十分讲究使用器具的精美。云南围棋,简称“云子”,古称“永子”,是驰名全国的棋中佳品。
“云子”,白子洁白似玉,黑子漆黑透碧,质地坚硬,工艺精巧,色泽美观柔和而不刺目,造型古朴浓厚而不轻佻,深受奕者喜爱。尤为称奇的是“云子”呈半透明状,平放于棋盘上黑白分明,把棋子竖立在手指间时,白子呈翠绿,淡黄色,黑子绿中有蓝,蓝中有绿。
“云子”原产于云南永昌郡,即今云南省保山地区。关于“云子”,民间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是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看见一个非常孝敬母亲的农民。吕洞宾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就教他用当城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子出售为生,从此流传于世,称为“永子”。据记载“永子”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为名人雅士所喜爱,为进献皇室的贡品,有“永昌之棋甲天下”之说。
“云子”保持了“永子”的优良品质,素为我国围棋爱好者珍爱,通常用作全国性比赛用品和馈赠外国朋友的礼品。
云南现代重彩画
云南现代重彩画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丁绍光、蒋铁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画家研创的。他们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中国画所没有的而西方现代绘画中重醒目的斑澜色彩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和绚丽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它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特色它将东西方绘画语言、古今技法熔为一炉,具有极强的透视感。画面上丰富艳丽的色彩和夸张与写实结合的人物实体,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丁绍光等到了美国以后,云南现代重彩画也走向了世界。在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画坊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国内外许多画家纷纷仿效,丁绍光等人的一幅画售价往往高达数十万美元,在国际画坊上赢得了许多荣誉。
撒尼刺绣品
世代居住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勤劳智慧,多才多艺。撒尼妇女擅长挑花刺绣。撒尼刺绣是一项独到的工艺技术,它有悠久的历史。挑花技法多样,有挑、绣、补、纳、扣以及单面挑、双面绣等。撒尼妇女从小就承传长辈种麻、织麻、纺线、织布、缝绣的技术,并把能否刺绣作为衡量妇女才能的一种标准。
主要产品有:服装、包头、围腰、领带、花鞋、童帽、伞套、桌布、窗帘、壁挂、信插、背包、挎包、钱包、腰包、小手袋等,在撒尼人的家居生活中,刺绣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撒尼刺绣品的图案细致、精巧、均衡,色彩绚丽、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石林景区各店都有撒尼刺绣品出售,撒尼妇女们坐在五彩缤纷的刺绣品格间,神态安详,专注地在手中的挑花布上飞针走线,如有客人前来购买,马上起身用流利的普通话或英语、日语为客人介绍。撒尼刺绣如果完全出自撒尼妇女手绣,就较贵一点儿,如果是机绣的则就便宜多了。
民族民间乐器
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乐器也也独具特色。主要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长竹笛、短竹笛、闷笛、月琴、葫芦丝等。
月琴
小三弦
三胡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