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灵山故事

欣欣首页 全部分类 搜索 我的欣欣
欣欣旅游旅游景点灵山灵山攻略正文

信阳灵山故事

2012-05-09

信阳灵山故事

  灵山寺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寺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千百年来,“灵山三奇” ——“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建宁公主出家的故事
  唐玄宗元年,刘太后病重,众多御医束手无策,全宫上下犹如黑云茏罩般,这可急坏了唐玄宗以及年幼的小公主建宁,正在这时,一位叫位普安的僧人请求面圣,并道他有方法能医好刘太后的病。唐玄宗一听,急忙宣他进殿。普安大师向皇帝行过礼后,道:“我知道有个寺院非常的灵验,它就是霸山庙,需要太后的家人亲自降香许愿,方能灵验,不知殿下意下如何”,唐玄宗听完,又是高兴又是无奈,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前往,这时在一旁的小公主建宁站了出来,说她愿意为皇奶奶祈福。随后便跟着普安大师远去,经过了三天三夜,终于到达了灵山寺,只见寺院周围郁郁郁葱葱,在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煞是迷人。随步进入寺内,只见香烟缭绕,好一派佛门静谧。建宁燃过三柱高香之后,虔诚向佛祖许愿,并许下“如若她皇奶奶真的病体痊愈,她愿舍身出家于灵山寺”。就是建宁许下愿望的第七天时,刘太后的病果然稍有起色,经过太医的熙心照料,斗个月后果真病体安康。唐玄宗龙颜大悦,特批白银三万八千两重修霸山庙,降旨将灵山尊封为国庙,普安僧人也晋升为灵山寺主持法师。而公主也带着她曾许下的誓言,前往灵山寺出家。

  朱元璋三上灵山

  灵山寺门上方悬着的刻有“圣寿禅寺”字样的石质横匾是明太祖朱元璋来灵山寺降香所赐.朱元璋为什么要来灵山寺降香?这还得从头说起。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夏的一天,天气异常火热,灵山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回来,在离寺不远的狮象口见一处地游方小和尚饥饿炎热昏倒在路旁,就将其背回寺院。这游方小和尚不是别人,就是后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人,兄弟姊妹八人,他最小,故小名“重八”。朱元璋十七岁岁那年(公元1344年)春,淮南大旱,继而瘟疫流行,朱元璋的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在家乡的皇觉寺里当了和尚,哪知皇觉寺也很快断了粮,只当了五十二和尚的他也被迫出去做游方僧,他在河南、淮西(今信阳)地区云游,当一日乞讨至灵山寺脚下的时候,最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被陈大用所救,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一,便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在灵山寺里住下后,帮寺里挑水、扫地、打柴、种茶、什么活都干,而且聪明果断,和尚们都很喜欢他。
  当时灵山一带,白莲教已有很大影响,陈大用等好几位灵山寺僧都参加了白莲教。白莲教是明教的一个派系,因此朱元璋和陈大用有共同的思想和信仰。陈大用比朱元璋大几岁,文化也比朱元璋高。他经常像大哥一样关心朱元璋,并教朱元璋学习文化知识,和他一起纵论天下大事,两人亲如兄弟。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此时的朱元璋已脱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兴军中。
  因朱元璋有勇有谋,很快由一名士卒升为元帅。公元1351年秋,在转战江淮时,又是农历三月初一,朱元璋吃了败仗。幸好,这儿离灵山不远,他便只身逃往灵山寺。因他一身戎装,和尚们看他虽似曾相识,却不敢贸然相认,只得问他姓甚名谁。此时朱元璋哪敢透露真名实姓,只得在寺庙的墙上题诗一首:
  战罢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
  只管叨叨问姓名。
  而已料到朱元璋有此一劫的陈大用随即将朱璋引向原大雄宝殿后一口井中(圣井,又名“潜龙井”,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上灵山避难之井,后被朱元璋御封为圣井,此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并用事先打通好的竹管让他含在口中,用于呼吸,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第二次上灵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朱元璋不忘灵山寺众僧培育与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灵山寺众僧受宠若惊。封主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字。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灵山。后人把每年三月初一作为灵山庙会。每逢这天,前来敬香者如同潮水。后人在此塑这尊朱元璋像,纪念他三上灵山寺的故事。 如今,在朱元璋圣像背后一片湖水上,修建了一座桥(名福渡桥)长200米,宽 2.0米,整桥毛竹构造。福者富贵,桥为渡,渡可渡人。渡人即自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充分体现佛家精神和道家思想。桥中竹亭为重檐八角,上书“重八亭”三字,取明太祖朱元璋俗家小名重八之意。寓意福渡渡人,渡而得福,捷足(结竹)先登,成就大业。

  灵山三奇
  在我国,庙宇一般门朝正南,而灵山寺为什么是山门朝东呢?据相传,唐朝以前,寺内只有三层殿,也是山门朝南而开,后唐明皇之女人寺为尼时,地狭庙窄,朝廷扩建庙宇时,依山就势所为,就把寺门建得朝东了。寺门东开被誉为灵山三奇之一。另有二奇是蓄发修行和僧尼同诵。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僧则不然。这是因为,北京西山临济寺十九世掸师来灵山任主持时,老僧潜心修行足不出户,头发长了也不剃,佛门称之“恨头僧”,老僧圆寂时,满头长发,故而他的徒子徒孙都有了蓄发的习惯。到了近年,寺院内提倡削发,除个别僧尼外都剃了光头,而在寺内偏殿供奉的一位灵山寺近代高僧释大慧大师的法像,可以看得出,他当时在灵山寺出家就是带发修行。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原本分开诵经,后因战乱,特别是文革的一场浩劫,唯有灵山寺幸存,故而僧尼同寺诵经。

  龙牙寺

  龙牙寺是灵山旧有七寺三庵之一,又名莲塘寺(因寺门前有两口荷塘之故)继名慧光,又名龙牙禅寺。它位于莲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该走始建时间,据有关文物推测,当比灵山大寺还早,师宗“临济”,至民国元年,已传五十三代。史书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4年)曾大修过。该寺香火繁盛进,有僧数百。至民国末,仍有房屋99.5间,大殿三重,每重18间,东西走向,中间有穿堂甬道。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护寺茅庵等附属建筑,并建有后花园一座。主殿原供有“如来”、“释迦牟尼”等抱粗铁佛三尊,重4000余斤。钟楼原有罄一口,高2尺,口圆1尺8寸,音质沉洪悠远,款铸“天宝三年”字样。鼓楼有大钟一个,高2米,口园1.5米,击之,声如响雷。建国后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毁,铁佛、钟罄等毁于1958年,如今遗址到处散布着石雕碑刻,富有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

  杲佛子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湖北省大兴县高峰村有个俊美的书生叫杲英,年方二十五岁,娶妻韩若兰.其妻美貌贤淑,勤劳善良。有一子,正值三岁。一家三口勤俭度日。杲英天资聪明,大量翻阅的书籍,俱是过目不忘。
  这年皇王开科选士,杲英决定进京应试求取功名。夫妻俩商量停当,若兰卖了首饰,为杲英准备盘缠。
  启程这天,杲英头戴青布方顶帽,身穿蓝绸礼服长杉,足蹬白底青面鞋,肩上斜背一个灰布行包,内装文房四宝。妻子送他到十字桥头,千言万语,叮嘱不尽。忽然,杲英侧身问道:“贤妻,你看我这身打扮像什么?”若兰不知丈夫探她的口信是为了讨个吉利,随口答道:“夫君这次应试,青布蓝衫,真像个出家的和尚。”杲英闻听此言,心中黯然,心想妻子不说像个状元或举子,却说像个和尚,不免令人扫兴。但为了不让妻子看出他心中的不快,只好装着不在意的样子。
    杲英辞别妻子,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此时正是五月天气,气候炎热。一日,来到河南罗山灵山大寺口居点,见一个慈祥的老妇人在卖茶水,杲英此刻已是口干舌渴,赶忙上前施礼,请老人为他沏一杯茶来。老妇人笑吟吟地盛了一碗茶,杲英双手接过,轻轻喝了一口,只觉味道异常醇美,一碗茶下肚,顿觉浑身清爽,心旷神怡。他脱口问道:“老妈妈,您这是何等茶叶,竟如此清凉可口、沁人心脾!”老妇人慢悠悠地回答说:“客官有所不知,此茶系灵山云雾茶。这种茶每年只能采一次,饮者为佛境三世尘缘。”杲英听了此言,甚感吃惊:临行时妻子说自己像和尚,现在又喝了佛缘之水,莫非我与佛门有缘,杲英正在思忖之际,忽听老妇人口中念念有词:“想必是灵山寺菩萨来点化我杲英”于是立时离开茶舍,急步登山。
  来到山上,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寺门大开,杲英步入殿中,奉上香烛裱纸,拜罢佛像之后,找到方丈,心诚意切,愿削发为僧,拜纳为佛子。杲英从此习经文,不出寺门。时光匆匆岁月如流,转眼就是三年。
  再说杲英之妻韩若兰,在家苦守三载,操持内外,抚养幼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丈夫。可是,眼看三年了还没有丈夫的音迅,她不禁心中挂念,焦虑万分,四处托人寻访。后来得知丈夫在灵山寺出家,顿感如雷轰顶,伤心欲绝。想起当初说丈夫像个和尚,不料竟被自己言中。痛定之后,她决意携子寻夫,劝他下山返家,夫妻双双重建家园。
  若兰带着幼小的儿子一路艰难跋涉,好不容易来扫灵山大寺口,一步一个头,磕到寺门前。
  此刻,杲英正在经房习经,闻听妻儿百里迢迢来寻自己,不禁内心一阵酸楚,几乎掉下泪来。可想到自己已身入佛门,决不能再为尘心所动,便狠起心肠,拒不相见。
  若兰左盼右等,不见丈夫露面,知道他心已如磐石。止不住泪如雨下,失声痛哭。也不知哭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只哭得身体虚弱,面容憔悴,可始终不见丈夫出来。想到从此就要失去丈夫了,若兰更觉悲从中来,苦苦地对着杲英的经房哀求道:“杲郎啊!你进了佛门,一心念佛,不回家也罢。我和孩子迢迢百里寻到这里,你怎忍心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啊!你看妻儿一眼吧,我们就是死也甘心了!”杲英在经房听到妻子在家不知受了多少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今她又一王情深来寻自己,自己当真忍心让她失望吗?于是,用左手的中指将窗户纸点一个小孔,用一只眼从小孔向妻儿望去。若兰见此情景,知道丈夫再也不会返家了。于是就在灵山寺下的一片树林里哭了三天三夜,最后自谥在此,而这片树林至今却有着晴空飘雨的天下奇观,后人们说那林间飘撒的细雨就是杲英妻子那相思的泪水。
  从此,杲英就瞎了一只眼,烂掉了一只手指。据说,这是由于他见了妻子动了尘心,神佛对他的惩罚。后来他忏悔自新,尽心念佛,眷写经文,弘扬佛经要义,引导人心向善,终于修身成佛。
    清康熙51年,杲英从印度研究佛学回来,并成为印度佛教界的一代宗师,并带回梵石十八罗汉(后文革期间被毁)。

    印度总理仿华

    1951印度总理尼赫鲁仿华的时候,还专程向周总理提出要来拜谒灵山寺,因当时交通不便,被周总理婉言谢绝了,但足以说明灵山寺在印度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力。

    革命根据地故事

   灵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贺龙、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距灵山风景区12公里处的“何家冲”曾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山会议”旧址为原大雄宝殿,它不仅作为灵山寺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同时也具有红色革合纪念意义的一层大殿。

    1939年1月下旬,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出发到达信阳四望山。任务是根据党的六届六中会制定的“发展华中”的精神,在“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周围,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同年二月,李先念的部队到达灵山,并在灵山寺召开了会议。会址就在大雄宝殿。会议开了三天,李先念同志传达了中共中央六中全会精神,为发展抗日奠定了基础。

    现代高僧舍粒子

    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时,惊现700多粒舍粒子和七彩舍利花瓣。

 

欣欣旅游网手机版-m.cn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