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寨是十渡风景名胜区内最著名的一条大峡谷,深约10公里。步入峡谷,两侧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势越险峻,峡谷越窄,最窄处仅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丰茂,景致越幽美。
孤山寨内步步皆景,四季如画。初春,山花烂漫,香飘万里;夏季,绿意欲滴,泉眼喷流,这里的最高气温不超过25摄氏度;秋风送爽,枫栌如火,柿闹枝头;冬季,瑞雪素裹,青松点翠。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著名的“一线天”,流传千古的“劈山救母”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山门迎客”、“仙女浴潭”、“九龙抱石”、“五老峰”、“千古河床”、“洗心潭”、“石中石”、“银川冰谷”、“惜水潭”、“哥泉涌流”等景观。满眼尽是赏心悦目的异石奇景。 到孤山寨不仅能看到清泉叮咚,峡谷幽幽,奇峰嶙峋,万木丛生,而且还能听到“小孤山”、“一线天”、“观音庙”等活灵活现的民间故事。
孤山五景
孤山寨五绝之一线天
--也是十渡十二大奇观之一。孤山寨耸立的陡壁之中裂开一条巨缝,其直立之处,如刀削斧砍一般。裂隙长约65米,高约40——50米,宽约1---1.5米,最窄处仅有60厘米。信步于裂缝中,迎面吹来丝丝凉风,清爽宜人,一切劳累将随风而去,仔细观察两壁的岩石,由于雨水的渗入和侵蚀,造型奇特,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摒住呼吸,放慢脚步,两手撑壁,抬头仰望断断续续的一线蓝天,有惊心动魄之感。走在裂缝之中游人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裂缝稍有闭和;又有一种压在大山下的压抑感,既惊险又刺激,若是单人通过定身披冷汗。
孤山寨一线天是缝隙裂开时塌下的石土被卡住而形成的,因此可以断定,山的裂隙是一裂到底的,若是把裂缝中的石土清除出去,不知还有多深,恐怕没有人敢通过了。专家认为,一线天实际上是一个断层裂隙。在地质上断层裂隙是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但是象一线天这样的裂缝如此之长、之窄、之高,并且是完整的连续裂隙,这在华北地区实为罕见堪称一绝,并列为十渡十二大奇观之一。
也曾听老人说,这孤山寨一线天是抗战时八路军藏公粮的地方,呵呵,想不到吧
孤山寨五绝之小孤山---穿过一线天放眼向西望去,一座上大下小的岩石挺立于群山之中,这就是孤山寨内四奇景观之一的“小孤山”。上有孤山,下有山寨,孤山寨便因此得名。它的形态各不相同,如相互依偎的情人;象慈眉善目的佛头;又似凶神恶煞的骷髅。您看它通体黄色,四周绿意浓浓,置身于此您是不是想永驻这空灵幽静的地方呢?(游人曾经做过一首诗赞到;群峰环绕一奇观,坐北朝南小孤山,称孤到寡风流事,面对清山笑傲然!)
孤山寨五绝之京郊第一铁索长桥--铁索桥,也叫吊桥或者晃桥,这可是年青人的最爱。走在晃晃悠悠有桥上,胆小的女生那叫一个尖叫。这时就要咱勇敢的男同胞过来怜香惜玉,做护花使者啦,呵呵,很好的机会吧^_^ 忘了说下,这孤山寨门口的铁索桥可是京郊最长的,绝对过瘾!
孤山寨五绝之千古河床 ---进去孤山寨大门向里溜达,约一袋烟的功夫,便进入了人们所说的“千古河床”
所谓千古河床,是指孤山寨峡谷的久远。河水并不大,河面也不是很宽,河床却极有特色。整个河床宽约丈余,床底是完整的一块巨石。巨石呈白色,这就是白龙涧。市面上薄薄的流着一层清水。波光鳞鳞,清凉甘洌。当游人走到口干舌燥之时,举起一捧水喝上几口,顿感新店润肺。沿河床的石面向前走,走着走着水纹下面,出现了流光异彩。一圈圈的突出床面,组成了不同图案。有的人估计会指责施工者工艺不完美,活茬儿粗,还以为是哪个建筑单位设计的毛病。其实这就是孤山寨著名的自然景点“石中石”。石中石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如丹凤朝阳,有的像醒狮怒眼,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如白龙身上的鳞片。
弱市炎夏,外面热的人喘不过气来,可来到孤山寨的千古河床,立即就有凉爽的感觉。静静的峡谷,欢乐的小溪,畅怀的空气,滴翠的群山,一切的一切,都距离你这样近,难道还算不上回归大自然吗!
说道龙的鳞片,又想起如来教训黑白二龙的故事。白龙潜入河底,恶习难改,纵向溜出白龙涧找黑龙在决高低。如来恐白龙日后在生事端,便派身边的三位德高的弟子在这里镇守。果有一日,白龙趁三法师不备,先派手下河龟将军与虾兵们前去探路,没行多远,便被法师察觉,立即施法拦截,几个回合把鬼将军头砍下。为惩前毖后,三位法师把龟盖掀翻四肢砍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大家在河床边看到的“龟仰石”。
白龙见龟将军如此惨状,吓得苦苦求饶,并发誓静心修炼,皈依佛门,在不争斗善民。三法师化作青峰三座立于寨中。山体相连,峰峰叠翠,自成一景,这就是大家来孤山寨看到的“大孤山”、“小孤山”、“孤山”。
故事生动精彩,但毕竟是个传说。千古河床的形成,据地质学理论的观点,可上溯到十亿年前的造山运动。当海潮退尽地壳隆起,地表沉积层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的洗礼,在高温高压之下,不同性质的岩石,由于酸碱程度各异,在亿万年间沧桑巨变过程中,生克制化,形成了今天的碦斯特地貌景观,千古河床只是其中一种一处而已。
孤山寨五绝之石中石----在十渡孤山寨景区内的千古河床中,有一大片被河水冲刷,磨蚀得十分光滑平整的基岩层面,尤其是夏日,一层薄薄的溪水在平整的床面上流过。水透石平,岩面上的那层清水,像人为的为河床铺上一层水纹玻璃。人们光脚在上边走,也有爱闹的轻男男女在上边打水仗。
在河床平滑的石板上,包裹着一个个的圆形跟椭圆形状状似冬瓜跟南瓜一样的石头,也有人说像鱼鳞,更有人说像用水泥在地上打的补丁。颜色深浅不一,排列没有规律,疏密也不统一。
这水面下的现象确实是天然的,决无人工之作,这就是“石中石”。名字非常形象,石中确有石,那么,这石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经专家坚定,石中裹着的那些石头,比包围它们的石质要硬,颜色也略微暗些。这些被裹的隧石团块石如何被硬度较小的白云岩包裹起来的呢?据专家分析,距今14-10亿年前,这里是浅环境,当时气候极为炎热,陆地上大量矿物质被水溶解带到海洋中沉淀,形成石灰岩和白云岩,同时陆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胶体的形式被带到海洋中。那些二氧化硅胶体往往一团一团的随海洋中正在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一起沉积。所以石中石就是海洋中两种物质同时沉淀形成的一种岩石。只是在海洋退去,积岩露出,又因河水侵蚀冲刷,才形成的花样河床。
像孤山寨景区中的这样鲜明的石中石现象确实极为罕见,特别是整个河床都是石中石,更为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