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食
台湾旅游网 http://taiwan.cncn.com
●阿给,台湾淡水镇有名的小吃之一,“阿给”是日本话油豆腐的读音”(油揚げ、abura-age),做法是将油豆腐的中间挖空,然后填充炒过的冬粉(有些店家使用的是没有炒过的冬粉)或肉燥粉丝,填充浸泡过卤汁、以鱼浆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酱或其他特殊酱汁。
最正港的老店在:真理街6-1號(淡水國中正門附近) 只賣上午 賣完就收!
●鼎边挫,是台湾话锅子的意思;挫,是慢的意思。将米浆沿着鼎边滚一圈,鼎中放一些水,一面烤一面蒸,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米食。
●古早味,古早有旧时、老式的含义,古早味就是传统做法、传统风味的意思。
比如依古法制作的肉饼、老婆饼、凤梨饼、绿豆糕、盐莓糕等。
●面线羹,以前在台湾农村,主妇烹煮给农耕者的点心,为了便利多人享用,通常将面线煮成一大锅,也不加什么配料,
后来传到各地,依当地物料出产的差异,加入大肠、肉羹等不同材料,有蚵仔面线、大肠面线等。
●喷水鸡肉饭、嘉义鸡肉饭,台湾嘉义市的知名小吃之一,喷水鸡肉饭是嘉义市早期市集“第一商场”的元老店家,因为其本店位在嘉义市喷水池圆环旁,因此命名为喷水鸡肉饭,因为创意用切片火鸡肉拿来搭配白饭,随后这种鸡肉饭风行全台,但多以鸡肉丝代替鸡肉片。
●牵肠挂肚(大肠包小肠) ,是台湾很常见的平民小吃。“大肠”是指糯米肠,“小肠”是指猪肉香肠,
将两者放在炭火上烧烤,再将烤小肠放入切开的烤大肠中间包起来,撒上蒜末、香菜、酸菜、花生粉、酱汁等配料,
●蚵仔煎 ,当初看大S和小猪主演的偶像剧《转角遇到爱》,就对里面的蚵仔煎印象最深垂涎欲滴。可惜上海的幸福131是一家渝味餐厅,吃不到台湾美食。曾经去过一家开在淮海路上名叫垦丁好的台湾餐厅,现在已经倒闭了吧。在那吃到慕名已久的蚵仔煎,虽然味道还不错,可总觉得模样和偶像剧里长得不太一样不够正宗,这次去士林夜市,一定要吃个够,来个十盘先。
蚵仔煎(闽南话为ǒu ā jīa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蚵仔为闽南语,指牡蛎(或称海蛎)。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里搅拌入蚵仔、蛋、葱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台湾、福建等地常做副食蚵仔煎,口感香脆,内馅香滑。期待吗?
●鼎泰丰 ,以各种小笼、烧卖、虾饺等点心为特色,味道很好、生意很好、价钱更好。特别吸引老外顾客。不过个人以为在上海想吃小笼包的话还是去城隍庙吃南翔小笼更价廉物美。既然去台湾,有机会的话也要去尝尝台湾鼎泰丰和上海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肉圆 ,肉圆是一种台湾的特色小吃,名称得自于外观,一般为直径6~8厘米左右的半透明扁圆形,是一种以地瓜粉、太白粉等材料作成的半透明肉圆皮包裹猪肉与其他配料的食品。除了最常见的圆形之外,亦有三角形的北斗肉圆,是相传发源最早的肉圆,但目前不如圆形普及。
相传肉圆是在北斗地区的寺庙担任文笔生的范万居先生所创,现由第四代传人范振森经营,达百年历史。当时北斗地区发生水灾,范万居将地瓜晒干,磨成粉后揉成团状,再煮熟给灾民食用,并未包肉。
后来又经过改良,加入猪肉、笋子等配料,逐渐发展成现今为人所熟知的肉圆,并且流传到台湾各地,也产生了各地不同用料与做法的特色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