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
2017-12-08
最好吃的欧式肉制品——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红肠,俄语译音为“里道斯”,“里道斯”和哈尔滨红肠是一个概念。许多哈尔滨人称哈尔滨红肠为“里道斯红肠”,也有人喜欢用“哈红肠”的简称。“里道斯”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外国人大量进入哈尔滨,也将肉灌制品带到了哈尔滨。 选料严谨,配方考究,加工精细,独具匠心。首先选用黑龙江这片寒地黑土的优质纯绿色的猪肉或牛肉,加入黑胡椒、大蒜等多种调料,经腌制、拌馅、灌肠、煮、熏等欧式传统工艺精心制作。
经典味道
红肠的味道是大蒜味的,里面还有许多肥肉丁,下酒极佳,配上啤酒,味道那叫一个棒。可以夹在大列巴里,味道好极了。红肠的外观是枣红色,经过数小时的烟熏,但是表面没有浮灰,用白色的纸巾擦拭,纸巾上不会染上任何颜色。所以红肠是可以直接吃的,吃的时候要把表皮也一块吃掉,这才是真正的红肠风味——就是要吃那个带点山野的焦炭味!
红肠别名
红肠又称灌肠,因是一种由国外传入的技术,故称西式红肠。制作西式红肠原料易取,肉馅多为猪、牛肉,也可用兔肉或其它肉类;肠衣用猪、牛、羊肠均可。其制作过程也较简单,只要配料合适,其成品香辣糯嫩,鲜美可口,与香肠相比,显得不油腻而易嚼,带有异国风味,很受消费者欢迎。
名气红肠
哈尔滨经典正宗的名气品牌红肠有:
哈肉联红肠(肉联红肠):1913年,哈尔滨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逐渐繁荣起来。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融合、发展,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城市性格逐步形成。就在此时,英商马前氏投资5.5万英镑,在哈尔滨建立当时中国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是哈埠地区最早形成的三大知名企业之一收购家鸡、家鸭、野鸡进行加工,俗称“鸡鸭公司”,这就是哈肉联的前身。公司引进俄籍大技师爱金宾斯的红肠加工技术,建成灌肠厂房,生产出哈尔滨“第一根红肠”,标志着“哈肉联红肠”的诞生,成为中国最早的肉灌制品加工企业。第一批红肠上市正值春节临近,一经推出,就被中国百姓和各国侨民抢购一空。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也是几经易主。1941年转为日本商人经营,1944年由苏联红军接管,1947年收归国有,曾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重要军需食品生产基地。1958年,企业正式命名为“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
近百年来,哈肉联历经创始期、计划经济的辉煌期、市场经济初期的低谷期、机制转换期、企业变革的转折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由于生猪(猪肉)、肉灌制品放开经营,企业陷入低谷。19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哈肉联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成立了大众食品集团。2004年,企业完成改制,全面退出国有,与江苏雨润产业集团实行战略重组,组建了“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肉联红肠依旧飘香东北大地。
外地来的客人返回家时都想带点什么东西送给亲人朋友?多数人的选择是“哈尔滨红肠”。哈尔滨红肠是哈尔滨有名的行业品牌之一,而最能代表哈尔滨红肠的则是百年品牌“哈肉联红肠”。作为中华老字号、中国欧式肉灌制品第一家的“哈肉联红肠”,在哈尔滨人及外地人眼中已经成为哈尔滨食品的代表。
秋林-里道斯红肠(秋林红肠):秋林灌肠厂始建于1919年3月,是哈尔滨灌肠业早期最大最早的三家灌肠厂。以生产“立多夫斯”为代表25种肉灌制品而著称于哈尔滨。“立多夫斯”又称“里道斯”,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本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由俄国技师传入哈尔滨。里道斯红肠采用优质肉,加入多种独家配制的调料,经腌制、制馅、灌肠和烤、煮、熏等欧式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型美观,粗细均匀,肠体干爽有皱纹,色泽枣红有微微凸起的白色脂肪块,具有独特的芳香浓郁味道,该品蛋白质含量高,是高营养,高热量的食品,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商委红肠:提起“商委红肠”需要提到一个工厂,一个人物,工厂是哈尔滨市太平肉制品加工厂,人物是厂长于桂芳。哈尔滨市太平肉制品加工厂是一家以生产经营优质肉罐制品而闻名全市的新改制企业,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优质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商委牌”精制红肠等系列产品,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名、优产品、信得过产品、免检产品和市民最喜爱产品。“商委牌”商标被评为哈尔滨市著名商标。 在质量是生命、顾客是上帝的办厂宗旨指导下,厂长于桂芳始终把全员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在生产经营中,严格执行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一条龙”管理法,选料、加工、销售关关无漏洞。无论主料、辅料都精选正规厂家的产品,并做到索证齐全;各岗位员工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则,坚持投料标准;质量责任指标到人,奖罚分明。对发现原料有异物者当场发奖,奖金由供货单位支付,这项激励制度不仅为产品质量上了一道“锁”,而且约束供货方不敢以次充好。
定期请消费者到工厂参观,品尝后留下宝贵意见。这项产品售后质量反馈制度在太平肉制品加工厂实行多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做肉罐制品就像踩钢丝,事关食品安全。狠抓售后质量反馈不是作秀,是真心实意听消费者的意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让市民吃得放心,兑现‘干干净净做产品,把住病从口入关’的承诺。”于桂芳厂长说。
哈尔滨红肠由来
哈尔滨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在1913年由一个叫做“爱金宾斯”的技师传到中国,最早生产红肠的企业是“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哈肉联”。
哈尔滨红肠,俄语译音为“里道斯”,“里道斯”和哈尔滨红肠是一个概念。许多哈尔滨人称哈尔滨红肠为“里道斯红肠”,也有人喜欢用“哈红肠”的简称。“里道斯”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外国人大量进入哈尔滨,也将肉灌制品带到了哈尔滨。
据载,1900年夏日的一个晴朗早晨,从莫斯科开来的一列火车,徐徐驶入当时的松花江火车站(后来的哈尔滨火车站)。一群外国人纷纷走出车厢。人群中,有一个俄罗斯商人叫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他在哈尔滨创建了著名的秋林洋行。在这座洋行里,有一位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立陶宛员工,他不甘心为秋林老板卖命,他要体验一下自己当老板的感受。于是,1909年3月,他精心策划在道里西商务街(现上游街)建立了秋林灌肠庄,生产立陶宛风味的香肠,俗称“里道斯”香肠。因香肠呈枣红色,故又称红肠,更因产地在哈尔滨,更多人叫它哈尔滨红肠。松花江水培育出优质的红肠原料,使传统的欧式加工制作方法,如虎添翼。哈尔滨红肠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各国侨民的称赞,也赢得了本地人的喜爱。 从1957年到1997年,长达40年,由于种种原因,“里道斯”却销声匿迹了。当年吃“里道斯”长大的哈尔滨人逐渐变老,而“里道斯”以及它的故事,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人们心目中变得更加醇芳、绵长。
40年后的1997年10月,秋林商场的柜台上出现了一种叫“立多夫斯”的红肠,这种红肠曾引发了哈尔滨人阵阵抢购狂潮。很多人为了买这种红肠不惜在商场 “开板”前排队等候,更多的人由于买不到而懊悔不已。让“立多夫斯”红肠在激烈竞争中如此抢眼的原因只有一个:“立多夫斯”就是当年的“里道斯”。所为者何?原来,重新恢复生产“里道斯”红肠后,有关部门去工商局注册商标时,惊奇地发现,早在1993年,丹东一商家抢先把“里道斯”给注册了。这就意味着 “里道斯”昔日的“名分”已荡然无存。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注册了与“里道斯”音译差不多的“立多夫斯”商标。 “里道斯”和“立多夫斯”听起来差不多,但却让人感到遗憾。“里道斯”毕竟叫了近百年,在这个城市家喻户晓,它凝聚了“里道斯”百年历史文化,体现着哈尔滨这座中西文化相融合城市的特有风情,可谓哈尔滨的一种“象征”与“灵魂”。
2003年,国家工商局没有接到丹东商家再次注册“里道斯”商标的申请,于是,历经周折,“里道斯”这个百年老字号,又回到哈尔滨人的怀抱。 红肠是用长在大兴安岭的老果木熏制而成。熏的好的红肠,表面会粘附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果木炭灰。吃的时候要把表皮也一块吃掉,这才是真正的红肠风味——就是要吃那个带点山野的焦炭味! 比法国谢侬红肠和德国巴伐利亚红肠还要好吃 百年前,立道斯是立陶宛的译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哈尔滨红肠发展
红肠最早有2家,一家基本上停业了,现在只有一家店位置在道外区,还有一家就是现在的肉联(大众)红肠,哈尔滨本地人都是认肉联的,近几年做面包的秋林也开始做红肠,因为宣传做得好买的人也很多红肠又称灌肠,因是一种由国外传入的技术,故称西式红肠。制作西式红肠原料易取,肉馅多为猪、牛肉,也可用兔肉或其它肉类;肠衣用猪、牛、羊肠均可。其制作过程也较简单,只要配料合适,其成品香辣糯嫩,鲜美可口,与香肠相比,显得不油腻而易嚼,带有异国风味,很受消费者欢迎。
哈尔滨红肠为哈尔滨特产代表。哈尔滨红肠做法精良,产品光泽起皱,熏烟芳香,味美质干,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酒宴、冷饮的上等佳肴,已成为各阶层消费者不可缺少的馈赠礼品和消费食品。哈尔滨红肠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成为黑龙江特产、哈尔滨特产的标志。哈尔滨红肠主要可分为哈尔滨秋林红肠(里道斯红肠)、哈尔滨大众肉联红肠、哈尔滨商委红肠,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