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爸爸去哪儿而火的一个古老村落。
山坳中的灵水村宁静安详,这个坐落在京西古驿道上的山村藏风聚气,松柏罩头,清泉绕村。明清年间,灵水村出过22名举人、两名进士。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燕京大学。这对于一个封闭在大山深处、只有几百人的小村来说,实属不易。
灵水古村落的建筑布局恰似传统文化“四灵”中的乌龟,相传“灵水”即源于此。老人们说,从村南头的观音菩萨庙往下看,南楼是乌龟的头,北庙是乌龟的尾,村西的龙王庙、灵泉寺以及村东的马王庙、文昌阁是乌龟的四条腿,而村落中的四合院恰似龟背上的图案。
灵水村有保存完整的“举人宅院”,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它们既不同于京城里的四合院,又有别于普通的乡间民宅,其间的石刻、雕画、宅门、楹联无不体现着深深的“仕者风范”。 “一门五举”是村里规模较大的院落,以兄弟五人全部考中举人而闻名。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小门,走进去后却别有洞天,几进院落一进比一进高,直至上到一处高台,就到达了全村的最高点。
这个山野郊外的小村落,佛、道、儒、天主四教相融共存,创造了奇特的宗教文化。灵泉禅寺“始自汉时”,是北京最早的寺庙,现在只剩下山门。村里散落着娘娘庙、南海火龙王庙、文昌阁及魁星楼等17座庙宇,村外还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天主教堂。
神树灵木是灵水村的又一绝。南海火龙王庙里有两株千年树龄的参天古柏“柏抱榆”和“柏抱桑”。村里老人说,两个寄生树的“榆桑”二字,谐音“愚丧”,愚昧没有了,剩下的就是灵性。村北五道庙附近有棵千年古柏,树冠平展,枝杈横生,依地形向东倾斜,恰似灵芝模样,也叫做“灵芝柏”。
灵水村龙王庙前有八角龙池,是村民共用泉水的地方。为保护水源,清康熙年间(1691年),村民共同订下规矩,刻碑于水池旁:“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混,儿童汗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践,浆衣洗菜。”这块“三禁碑”也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有关保护水源的物证。
灵水村还有很多醇厚的乡俗民风,比如 “君子不争”的处世原则,“猪羊圈养”的卫生习惯。
全村 “共喝秋粥”的习俗,已经流传了300年。立秋这天,村里人你出米粮,他出杂豆,在街道上支锅架柴,用百家粮,百家做,百家人喝粥。这既是为了纪念先人在大灾时捐粮赈灾,也能促进邻里和谐、消除往日隔阂。
不加修饰的古朴和千百年来沉淀下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影视剧来灵水村取景。电影《最爱》、电视剧《亮剑》和《五月槐花香》都曾在此拍摄,不经意间路过的某个大院,说不定就住过明星大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