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此门票暂不支持订购!
乾陵位于西安西85公里的乾县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以山为陵,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陵园面积240万平方米,当年建有宫殿楼阁378间,历经战乱被毁,仅存石刻碑碣,气势犹存,现计有六梭柱华表一对,翼马和鸵鸟各-对,石马五对,将军石人十对,“无字碑”和《述圣记碑》各一通,并有当时曾参加高宗葬礼的国内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者石刻像六十一尊(头像巳毁)和石狮等,石刻艺术精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乾陵周围这有十七座陪葬墓,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出土文物极多,壁画艺术高超,建有博物馆,乾陵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 个大字。
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八(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八卦“无字碑”
景区亮点:乾陵“无字碑”,也称丰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的一块巨大的无字石碑。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树立无字碑当是武后自己的意见。它无疑是武后为自己代唐立周的一个定论,表明自己生前所为都是顺应天道,亦即武周革命的正统性。由此亦可断定乾陵无字碑乃武后所立,她到最后还不忘给自己的革命定性。有了“则天”的尊号,无字碑的树立也就水到渠成了。无疑地,无字碑是武则天一生政治生命中最为完美的一笔。
此外,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这段时期虽然政权己经归还李唐宗室,但是诸武势力仍是强盛、活跃,二者虎视眈眈,争衡对峙。加之,中宗、睿宗之间存在争夺和反复的潜流。这些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实力之消长态势实难预料。而对武则天的评价无疑跟上述争夺是有着莫大关系的,于是,这种难以预料和权衡的消长态势客观上也促成了无字碑最终以无字的形式树立在乾陵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