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旅游指南

欣欣首页 全部分类 搜索 我的欣欣

锡林郭勒盟特色

锡林郭勒旅游网 http://xilingol.cncn.com

锡林郭勒盟民族风俗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主要部分。首饰是蒙古族妇女逢年过节、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平时牧区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蒙古袍是牧民喜爱穿的衣服。袍子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色因人而异。腰带是穿蒙古袍时,扎腰用的长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牧民穿的靴子有两种,一种叫蒙古靴,靴头尖向上翘,靴腰长有图案,四季都穿。另一种叫马靴,圆头长腰,结实耐用。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内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占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在游牧生活中,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一碧万里的草原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犹如点点白帆,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自然风景画。

    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即天窗,既可通风换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加固,以防大风侵袭。

    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的个数决定,一般6—8个哈那组成。包门朝南,包内坐北朝南的正中间是长者或贵宾的位置,西北角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正中偏南置放炉灶。包内摆有小巧玲珑的家具,包壁精美的挂毯,环境十分宜人。

    蒙古包伴随世世代代的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造型日臻完善,包内的陈设和建包的材料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电灯、电视、收录机、无线电话已成为蒙古包里的组成部分。在建筑构造形态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独特风韵。

待客

   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为客人充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食,让客人们吃一点儿),然后就开始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杯(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进行。敬酒间还要为客人们添酒。敬酒三杯后,再由主妇、孩子们以同样的礼节依次向客人敬酒。敬酒礼节有三、六、九、十二杯之分,最多敬二十四杯。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餐,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整羊宴,其次是羊背子宴。整羊宴就是用特制的大木盘或铜盘,盛上煮熟的羊心肝内脏,上面有规则地摆好带肉的两个肩胛骨;两个肱骨、两个髋骨、两个胫骨、六节胸椎、八条肋骨,上面放上羊背子;羊背子上再放好退净毛的熟羊头。所有这些,包括一只羊的基本部分两个橈骨、短肋骨、胸叉、肝的尾状叶、下颌、(羊蹄等有不上席面的习惯),故称整羊宴。整羊上桌时,羊头要面向客人。正座上的首席客人在羊头上用刀划一个十字后,把刀递给司酒者(专管斟酒摆弄整羊的人)。司酒者先把羊头以下,连同羊尾上割下的一小块肉放在小盘里,供在主人家的神位前,再从羊背右侧切一条四指宽的肉,从左侧同样割下一条相互交换放置,将刀把朝客人方向放在盘内。首席客人拿起刀,先从羊背的前部切一块肉放入火中(以示祭祀灶君),大家才开始食用。招待喇嘛或妇女的整羊宴有不上羊头的习惯。对于一般客人,则用肩胛骨、四根长肋骨部分招待。若是姑娘,就要用胸叉骨肉招待,从来不用橈骨、颈板骨招待客人,这些只给孩子们食用。煮肉汤中下米或面,作为宴席的收尾。

相关内容
热门景点更多
锡盟贝子庙
锡盟贝子庙
锡林郭勒草原游牧风情园
锡林郭勒草原游牧风情园
锡盟多伦县南沙梁
锡盟多伦县南沙梁
锡盟立马峰
锡盟立马峰
欣欣旅游 锡林郭勒旅游 锡林郭勒攻略

欣欣旅游网手机版-m.cn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