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旅游指南
威海旅游网 http://weihai.cncn.com
甲午战争遗址
遗址: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刘公岛 甲午海战纪念馆
历史:1894年,惨烈悲壮的中日黄海海战在刘公岛附近海面发生,北洋舰队在护送兵船返回时,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北洋水师与日寇于是激战于黄海。
提督丁汝昌和舰长邓世昌英勇奋战,最后壮烈殉国。致远号在炮弹用完情况下,开足马力奋力撞击日方旗舰。
由于日方舰队力量强大,我方势单力薄,在即将撞上日方旗舰时,不幸被日方舰队的鱼雷击沉,全舰官兵壮烈献身,北洋舰队遭受重创。
惊心动魄的中日甲午海战,由此在海军基地威海卫刘公岛东部海域爆发、展开。
力量的对比,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残酷的、也是不公平的。但似乎又是必然的。侵略者凭借强大的舰队、精良的武器,取得了完全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渔民文化
威海海岸线1000多公里,居住在沿海一带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海为伴,过去在生产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人们无力摆脱大自然的奴役,只好乞求于神灵,久而久之,形成了沿海渔民特有的一些习俗。
节日供神
古时渔民主要是敬龙王,海神娘娘,按一定的节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渔民到龙王庙,海神娘娘庙烧香叩拜,或到海边摆供品,焚香纸,求神灵保佑一年太平。
渔民家家供财神,渔民每次出海都要烧香,这是为了让神仙看到,他们认为上升的香烟能把他们心愿带给天上的神仙,能保佑他们海上发财。
新船点睛
渔民把渔船看成自己的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渔民对它爱护备至,并赋予它灵性,过去的木制渔船每条船都做一对凸出来像大鱼的眼睛。
新船造好后,渔民们都会敲锣打鼓放鞭炮,船主亲自为新船点睛,标志着一个新的生灵诞生了,众人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把披红挂绿的新船,一步步从岸上移下海去。
春日祭网
春暖花开、渔民把整修了一个冬天的渔网抬到海边,用谷草烤网驱邪气。然后放鞭炮,烧香纸,喊着号子登上渔船,把网盘在仓里,烤渔网的习俗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过去的渔网是棉线织成,为防止腐烂,用加热的猪血浸透,凉干方可使用。渔网存放了一冬天后,有霉气,异味,用谷草烤后,可除掉异味,便于鱼虾进网。
祭祀渔神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捕黄花鱼或鱼的时候,谁的船先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供在船头。
许愿还愿
渔船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大雾天气,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渔民们想要获得平安,每一次出行前会在船头上烧香许愿。并在回岸后,到娘娘庙进香还愿。
由于渔业生产的危险性,渔民通常父子不同船,以支撑一个家庭。总之,许愿还愿已经成为渔民保佑平安的必要程序。
观测龙风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被渔民称为“龙风日”。据说龙王这天要预知一年的风情,入夜后,渔民起床观测天气,风力,风向,卜测一年的天气。
因为海上做业最在意的不是雨雪沙尘,而是风。这种习俗与渔民长期观测天气的习惯有关,他们在龙风日这天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测天气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