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旅游指南
深圳旅游网 http://shenzhen.cncn.com
开放先锋
深圳是“社”、“资”地理位置上的缓冲地带,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窗口或试验田。因此,政治、经济、人才、文化各方面都享有许多特别政策。“摸着石头过河”、“特区特办”是这里的座右铭。
政治:深圳的地方立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尤其是法规,与内地各市有很大差别。虽然机构设置与国家保持一致,但工作内容与管理方式却大相径庭。外事、公安、人事、财政、工商等各方面,在遵守国家基本法律前提下进行独立操作。这是在长期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政策。
经济:特区的经济运行方式是纯粹的市场经济。银行的企业化,信托的国际化,证券的规范化都在构造着一个新的金融体系。财政与税收的融洽使公务员的工资及福利非外地能比。工商的调控更加宏观,每天注册大厅都有很多公司注册。罗湖海关每天都有大批持有香港-深圳长期工作签证的商务人员过境。
人才:高科技是深圳的主题,所以政策向高科技倾斜,包括落户、分房、加薪及出国培训等。
文化:在深圳的传媒中,香港与深圳的信息始终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从电视节目、光碟发行到报刊书籍等,两岸三地的娱乐及新闻头条,国内和国际的时事内幕都涌到人们面前。再加之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话已用一线,每个家庭都成了信息中心。深圳没有历史,所以在深圳的人只知道把握现在,眺望未来。
旅游深圳,无疑感受到了半个资本主义,不出国门便能切身体会到资本主义的优劣。由此促使人们思考更多深沉问题,设法使中国的路走得更快更好,是深圳一大功劳。
一街两制
沙头角中英街,是深圳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街、“社”与“资”的地理分界街、“社”与“资”谁优谁劣的公平竞争街。八十年代曾风靡整个大陆,在香港业已回归的今天,魅力犹存。
位于大鹏湾畔沙头角镇内的“中英街”,长不足一里,宽不盈两丈,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一边是深圳,一边是香港,街两边商店林立,商品来自五大洲,品种齐全,数量繁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1983年中港双方签订开放“中英街”的协议之后,双方都对“中英街”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大兴土木修建店铺,使得这条小街朝夕间迅速繁荣、崛起。每天,游客如潮涌入,慕名专程来此购物。由于香港是自由港,世界各国商品进入均免税,因此香港的商品极为便宜。这使得中英街的各色商品,无论金银珠宝、高档电器,或衣食住行、日常用品,都真正价廉物美。
历史渊源:“中英街”原名“桐抚坪”,1941年日本侵占时期,叫“中兴街”。1840年前,已是邻近知名的热闹小集市。1840年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均落败,内外交困中签下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英街”以北地区交英国租用,租期99年。“中英街”是这些历史变迁的见证,亦是中华民族历尽沧桑、百年辛酸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