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旅游指南
凉山旅游网 http://liangshan.cncn.com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7个县市,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州府所在地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这里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污染小,大气浮悬物少,空气透明度高,因而月亮格外晶莹明亮获"月城"之雅称。每当夜幕降临,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皓月当空,月光皎洁,分外媚人。尤以每年冬末初春的早晨,日出东山时,大如银盘的圆月还挂在西边山头,缓缓沉下,日月的光辉交相辉映,山川绚丽,其景美不胜收。凉山是一个古老神密而又闻名遐迩的地方。广大彝族聚居区,民主改革前,这里的社会还处于奴隶制阶段。
其民俗风情古朴而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令许多专家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风、民俗和沪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中国对外开放"窗口"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国唯一的社会发展形态博物院 ——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红军长征时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的革命遗址,神奇秀美的螺髻山和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吸引着众多的中外专家和游客。
凉山地区开发较早,历史上的各民族都为此作出过重要贡献。
凉山是早期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考占发现证明,早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迄今在凉山州境内,已先后发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止。约相当于中原的殷商时期,至少安宁河流域地区也已进入青铜时代。今天遍布凉山境内各地的文化遗存,类型众多,风格奇异,不仅表明从那时起就活动于此地的众多民族(以“邛”、“笮”、“夷”系民族为主)的文化复杂多样,而且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他们曾为凉山的早期开发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西昌黄联汉代冶铸遗址、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与州境内各类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制作精良的青铜器、铁器及铜铁合制器具,以实物说明金属采炼冶铸历史的久远和技术发达并得到普遍运用。历代史志典籍都陆续记载了凉山大片地区金属及非金属矿藏的开采利用情况,其中某些技术如明代会理镍白铜的冶炼还是当时中国冶金技术卓越成就的标志。早在2000多年前,盐源就已产盐。史志记载摩梭人先民采用大口浅井技术产盐,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盐技术,而且所采制的井盐也是世界上四大制盐技术中最好的。盐源黑盐井是我国少数民族最早开发的盐井。此外,凉山的制瓷业、造纸业、印刷术、纺织业也开发较早。建昌马、水牛自宋元以来就远近闻名。适宜于特殊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农作物品种繁多,芥麦、香米美誉远扬。虽然各民族的建树有所不同,但这是他们在历史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