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旅游指南

欣欣首页 全部分类 搜索 我的欣欣

节庆活动

海口旅游网 http://haikou.cncn.com

老城文化
    历史上的海口曾是中国通商重镇,在海口拥有一爿家产,成为所有下南洋的海南华侨的梦想。漫步老城,白色的南洋骑楼、柱廊、敞廊、巴洛克风格尖顶,乍一看,十分欧化。走近仔细端详,墙面上有细致雕刻工艺,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图案,百鸟朝凤、龙凤呈祥、松鹤延年,老海关、古钟楼、“天妃庙”、“五层楼”饭店……记载着海口的昨天。

语言文化
    海南方言是闽南方言的分支,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的影响下,海南方言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语言。
    海南方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北方叫“赶集”或“赶墟”,海南方言则叫“发市”,而“发”字即为“发财”的“发”,其中蕴藏了老百姓的希冀,因为“市”越“发”,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越多,意味着市场商品丰富,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北方叫“过日子”,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叫“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吃是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有做才有吃”,也诠释了老百姓对劳苦后能吃饱饭的企盼。

琼剧文化
    琼剧又名海南戏,是海南省的地方剧种。它源自海南琼州(今琼山区),故称琼剧。主要有《红叶诗题》、《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优秀剧目。琼剧曾经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还被称作“南海的红珊瑚”。琼剧的戏票很便宜,8元左右就能看一场。
    小知识:琼剧其实是南戏的一支,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据说它可能出现于明代时期,在海南流行的杂剧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

椰子节 农历“三月三”期间
    海南岛又称“椰岛”,椰子树是海南的象征。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海口均要举办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国际性的大型商业旅游文化节庆,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以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为主要特色。
    椰子节是海南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地方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行者。

府城换花节 农历正月十五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夜,琼山区男女老少总要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参加“换花”活动。玫瑰是换花的主要品种,人们希望通过交换鲜花的方式,表达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元宵节还是当地的情人节,青年男女们通过换花向恋人表达内心的情感。在换完花后,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路边逛花市,吃小吃,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舞。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始于唐代贞观元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小贴士:换花节最壮观的场面在海口市海府路至琼山市府城镇一带。

军坡节 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4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也是在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
    每逢军坡节,人们都要仿制当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传下,百事百顺。家家户户还要吃芋头、番薯、葱等,以求得做事稳妥,多子多福,长命百岁。各村还要组织秧歌队、舞狮队,摹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征仪式,两军对垒,起舞欢歌。
    小知识:冼夫人(513-603),是公元6世纪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历史上第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英雄。相传海南刚归附冼夫人时,境内不安,民不聊生。夫人为了使海南百姓过上安宁日子,出军治乱,铲除了老百姓多年的心头之患。后来,海南人民为了纪念冼夫人这次出军,每逢冼夫人当年出征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各地根据冼夫人当年的实际到达时间而定纪念日),各地都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并且代代相传,这就是海南的“军坡节”--俗称“发军坡”(“发”在海南话里的意思是“闹”)。
    冼夫人非常聪明,据说她当年来琼山新坡时,仅用一支小令旗,破除了不少旧观念。早期的海南,群众进山,不懂得辨认方向,常常迷路,便认为山中有鬼。冼夫人巧妙地利用军中的废旗剪成小三角布写上“出入平安”字样,发给群众,在高处和关键地方插上一面“赶鬼”,同时也起到路标的作用,百姓也不再迷路。



相关内容
热门景点更多
海口石山火山群|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海口石山火山群|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海口热带海洋世界
海口热带海洋世界
海口五公祠
海口五公祠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欣欣旅游 海口旅游 海口攻略

欣欣旅游网手机版-m.cncn.com